[陇文化]【历史眼】太符灯舞:罕见的汉族舞蹈,只流传于榆中一村
本篇文章718字,读完约2分钟
榆中县和平镇马家山村有一种罕见而独特的民间原生态舞蹈,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太傅灯舞的流传区域很窄,仅限于榆中县和平镇马家山一个村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事实上,太傅灯舞是一种民间社会消防队的表演形式。借用《风神演义》中的人物,以胡夫演变而来的太傅为象征,与当地春节社火中的灯笼相融合,植入了驱邪保平安的朴素欲望,张扬了西方农民野性淳朴的个性。舞蹈的情节和动作与雄伟的虎型太傅和精致、优美、柔和的灯笼相结合,刚柔相济,形成了极具反差的独特艺术效果。最初的舞蹈形式是4人舞,后来为了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扩大为36人的舞蹈方块。在36人的浩浩荡荡的方阵表演中,身着红黑袍的表演者穿上云靴,脸上分别涂上太极图案的黑红妆,伴着密集的锣鼓起舞。
太傅,又称虎符,是古代君主用来传达命令或征召军队的令牌。《太傅灯舞》中虎阶道具和红黑字的传说,出自社火鼓队总指挥姜子牙、郑伦、陈奇两位将军之手。商纣王前将军郑伦、陈奇曾拜昆仑杜尔为师。他们有特殊技能。郑伦能用鼻哼声和白色的空气树敌,而陈奇能用美味的哈黄空气逃脱。舞蹈主要体现了传说中的两位将军跪拜太傅,然后巧妙地融入到灯笼中,赋予了太傅灯笼舞以带领鼓队、驱邪、欢庆幸福的多元化丰富文化内涵。
追溯太傅灯舞的历史渊源,要从张说起。
清道光年间,贺州人张因家境贫寒,到兰州打工谋生。攒了一点后,他在兰州东港镇桃树坪以南的马家山(榆中和平镇马家山村)耕地,逐渐成了村。为了不被附近的大户人家欺负,张根据《众神演义》的故事,在社火鼓队表演创作了《太傅灯舞》,以此指挥鼓队表演。他在当地成名,因六鼓能搞乱六十鼓的表演,被兰州人称为高栏山神鼓。
如今,作为甘肃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傅灯会已经传承了四代。作者黄
标题:[陇文化]【历史眼】太符灯舞:罕见的汉族舞蹈,只流传于榆中一村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