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老王说陇史】云龙桥,陇右名山第一桥
本篇文章1249字,读完约3分钟
清朝末年,袁世凯的仇人在甘肃修了一座握桥,至今屹立不倒。这座桥就是云龙桥,是兴隆山的抓手桥。袁世凯的克星是谁,为什么要修兴隆山大桥?
龙游名山兴隆山
兴隆山位于兰州市榆中县西南5公里处,距兰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因其苍茫的白云常被称为云起山,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
兴隆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西周时成为人们挖坑修行的地方。唐代兴隆山寺庙众多,香火鼎盛,被称为洞天福地。宋代宫廷医生李渊一心修道。后来,他听说湖南有个叫鲍芹的家伙。他们见面后,同意实行修道。于是改名秦芷彤、李志恒。
秦、李后来在兴隆山朝阳洞修行,也叫仙人洞。主要是兰州战争少。五代十国北宋时期,西夏和北宋经常在兰州作战,战争也影响了兴隆山的香火;元朝时,兴隆山的寺庙因年久失修而倒塌。明朝万历年间,人们发起倡议,到处收集数千银钱,才开始在山上修建玉皇宫。从此,兴隆山逐渐开始恢复洞内的好天气,发展成为西北道教的基地。清代这里的寺庙亭台楼阁,或依山傍水,或隐于密林之中,雕梁画栋,红柱雄伟。
云龙桥不仅是第一个上山的门户,也是兰州幸存的桥梁。
抱桥,兰州大桥的特色
抱桥是兰州大桥的特色,也是依托独特的地方文化发展起来的桥梁。过去,兰州最著名的桥是兰州的谭磊河桥。兰州握桥,实际上叫西津桥,也叫沃桥,建于兰州市以西一公里的阿干河上。1952年拆除时,发现该桥净跨22.5米,总长27米,高4.85米,宽4.6米,坡度20度。这座桥建于唐代,重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清代因战乱、水灾而损毁修复。
抱桥就是用原木和方木纵横搭建,一层一层挑到河中心,每层挑几米。纵向原木前端略向上提,使其承受桥梁的压缩变形后可以是直的,而不是弯向河中心。当两端靠近河流中心相距五六米时,桥梁用木简支撑梁建造。因为整个造型就像两只手相扣,所以也叫抱桥。
因为这座桥像美丽的彩虹一样升起,人们称之为虹桥。新中国成立前,兰州有八个景点,其中一个叫虹桥春升。
兰州的桥是从古代少数民族吐谷浑那里学来的,据说是唐朝修建的。吐谷浑是辽宁鲜卑慕容氏一个部落首领的名字,后来发展成国家的名字。
岑春煊拨款修复这座桥
兴隆山抱桥也有自己的特色。这是一座长155米、宽3米的廊式木拱桥。桥上有7个走廊,桥的两端各有一个亭子。这是一座坐落在山的四角的建筑。建于乾隆二十八年,即公元1763年,曾多次被毁重建。
当时刘在兴隆山修道,道教重视龙腾云和龙云。此外,这座桥使云起和兴隆的山峰相互贯通,故称云龙桥。光绪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甘肃布政使岑春煊拨银子重建。
岑春煊,晚清重臣,袁世凯的死敌,与袁世凯并称南岑北苑,谥号关途。1898年升任广东。但与两广总督谭发生冲突,出任甘肃巡抚。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光绪逃亡。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岑春煊奉命率领2000多匹马的步兵从甘肃兰州开往北京王琴。8月,岑春煊赶到南出口护送西逃xi的慈禧、光绪。9月,因保驾护航有功,升任陕西巡抚。云龙桥也是甘肃和岑春煊为数不多的遗迹之一。
作者/王文渊
标题:[陇文化]【老王说陇史】云龙桥,陇右名山第一桥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