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风物志】泾川《镇海之碑》,刻在石碑上的忽必烈圣旨
本篇文章1075字,读完约3分钟
水泉寺前是大云寺和王牧宫山的数据图
在泾川县西部王牧宫山脚下的王牧故宫博物院的院子里,有一个丑陋的陈列室,里面存放着珍贵的“三通”铭文,它们是北魏的南石窟寺碑、宋徽山重建王牧宫碑和元代的镇海碑,即忽必烈上谕碑(八思巴文)。镇海纪念碑是巴司巴文远纪念碑中的一件稀世珍宝。泾川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远离大海。为什么这里有城镇和大海的纪念碑?为什么石碑上刻着元朝的圣旨?
忽必烈在石碑上的圣旨
原来这块石碑与大海无关,而是与一座名叫华严海印水泉寺的古代佛寺有关。元代碑刻有不同的名称,如镇海寺碑、华严寺海印碑、巴锡巴蒙古碑、水泉寺碑等。,实际上属于一个纪念碑。
《镇海碑》中的“镇”字,与镇公所宝中的“镇”有异曲同工之妙,即抚慰、约束、维持安定。大海是海印,这是佛教的名称。
镇海碑原矗立在泾川县城关镇水泉寺的村海寺(又称花岩海寺),是元世祖忽必烈保护花岩海寺和水泉寺的圣旨。纪念碑高1.85米,宽0.86米,厚0.23米。纪念碑的头部受损。镇海碑四个大字中,“镇”字只剩下一半。大部分铭文无法区分,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上部还清晰。
这块石碑上刻的圣旨是元朝皇帝忽必烈在元朝发布的,并向管理该镇的各族官员、历代使臣和军队宣布。圣旨写在巴司巴文书里。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以北的元上都,是元朝的夏都。忽必烈在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在此即位,称开平府,中统四年升为商都。忽必烈为什么要发圣旨给泾川的一座寺庙?
本来在公元1277年,僧人与蒙古军队的冲突就发生在荆州镇海寺,并迅速蔓延为荆州地区不同教派、军队与民众之间的大规模冲突,民族冲突处于边缘。忽必烈得到消息后,立即给当地官员发去消息,要求尽快平息动乱。
蒙古军队在当地一直以铁血统治著称。忽必烈会采取什么方法来对抗荆州的动乱?
诏书从元朝的都城发出,不停地送到荆州。荆州位于今甘肃省泾川县,距当时元朝都城千里之遥。但是忽必烈并不担心圣旨的内容被泄露,因为圣旨是用巴锡巴写的。
所以圣旨一到荆州,大家的心就提了起来。如果忽必烈派蒙古军队镇压,繁荣的荆州古城就会被摧毁。但荆州镇海寺前立的一块石碑,后来表达了忽必烈对镇海寺僧人与蒙古军队冲突的态度。
石碑上刻着忽必烈的圣旨,大意是:
荆州华严海寺、水泉寺的和尚接到圣旨,不许他们的寺院、房屋、使臣逗留,不许他们牵马,不许他们抢水、抢土、抢磨等东西。寺院的和尚不要靠诏令,不要怕官员,做出越轨的事情。我的诏令是夏末月初写在商都上的。
很明显,忽必烈采用安抚城镇的方法,用50板各打蒙古军队和僧人:军队不要骚扰寺庙,僧人不要违抗圣旨!
这就是这块石碑的由来。
标题:[陇文化]【风物志】泾川《镇海之碑》,刻在石碑上的忽必烈圣旨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