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撷英】深沉悯人的河州贤孝
贺州小闲艺术家周旺生
徐光文
在中国民间说唱艺术中,小闲是最受欢迎的民间音乐之一,”...她转动调音栓,测试了几根琴弦,我们甚至在她弹奏之前就能感觉到她的感受。作为盲人谋生的一种手段,孝顺受到了具有深厚同情心的人们的高度赞扬。
贺州县照是流传于我省临夏的传统说唱艺术。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贺州小闲是以歌唱妻子、儿子和孝道、忠臣和良将、劝善惩恶命名的。又称《贺州唱书》、《小闲弹唱》、《贺州三弦好书》、《临夏小闲》、《贺州调》。孝的语言根植于“河州方言”的沃土,唱腔半说半唱,幽默通俗。歌词数量灵活多变,最常见的有七个字和十字,也有四个字、五个字或十个字以上。剧情的复杂往往会让停顿句的数量有所不同。即兴增加和减少单词和句子的数量是一个主要特征。孝的音调是以音乐卡链接的形式。背诵咏叹调“叙述”是讲故事的基本腔;哭泣的声音往往与书中人物悲伤的泪水同时出现;温暖明亮的“赞官调”渲染出“皇榜名和喜事”的喜庆场面;强大的“吴音”,把听者置于古战场。作为伴奏乐器,三根弦滚扫助威,滑搓,完美地衬托出歌唱中所表达的各种情绪,往往令人叹为观止。
小闲说唱歌手主要是盲人艺术家。在他们背着三根弦,东走西走,以艺人为生的漫长岁月里,贺州的孝道得到了发展,成为各族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从孝道出发,很多普通人“知书有理”,“知今通昔”。清末民初,康有为、、陈德铭、王、、李银娃等有特长的盲人艺术家,多次到兰州、西宁等地摆摊唱歌,艺术流传甚广。20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和王淑敏在访问西北时,曾在临夏驻足,聆听和见证了贺州孝道的精彩表演。顾颉刚在《西北考察日记》中写道:“晚饭后,去何家看望何家土司。晚上有歌手进门,叫他们进来,问他们的歌……”王淑敏还在《贺州日记》中写道...演唱形式略像河北的说书人,主要情节由叙述者口中表达,故俗称“倒水”。也是民间文艺的重要形式之一,贺州是最发达的地方。”
贺州有很多关于孝道的传统歌曲,大部分是艺人根据书籍整理演唱,代代相传的。为了区别,艺术家们把表现国家兴亡、忠于良将的歌手称为“国书”,如薛·东征、伍子胥渡江、、包公安等。日常生活中反映孝顺、男女爱情的歌曲被称为“家书”,如《王祥卧冰》、《郭巨埋孩子》、《白猿偷桃》、《梦歌哭竹》、《小丁丁》等。创作的反映近代重大事件和新生活的清唱剧被称为“新书”,如《嘎司令打贺州》、《汉气功抓兵》、《长工苦》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贤孝艺人数量逐渐减少,贤孝衰落,难以传承。但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贺州的孝道保护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由改编,王演唱,蒲立华伴奏贺州的《汉气功·擒拿战士》。分发了100,000多盘磁带,并以光盘形式分发。临夏民间文艺协会整理发行《解放临夏》(孟声唱法)录音带1万盘。由临夏市文联和临夏市国家歌舞团创作的《水梦成真》,参加第三届少数民族音乐表演,获三等奖。王被授予第一批省级孝道继承人。临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在贺州举办了孝道培训班,在贺州成立了孝道学习中心,录制了、张等老年艺术家的50多首歌唱素材。此外,相关单位先后出版了《说笑曲艺选编》、《贺州小闲说笑选编》等一系列民族民间文化丛书,拍摄制作了《贺州小闲》专题片,并组织参加交流活动和非遗演出,扩大了贺州小闲的影响力。
标题:[陇文化]【撷英】深沉悯人的河州贤孝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