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化甘肃]一套丛书:抢救填补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缺口"
本篇文章1167字,读完约3分钟
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城关区,自隋唐以来逐渐成为兰州乃至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积淀丰厚而深厚。
这个系列采用了历史故事的风格。在史实的基础上,适度采用文学笔法和杂文写作,选取了最能体现城关文化研究成果的12个方面。它通过许多珍贵的档案、史料、生动的故事和口头陈述,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中国西北古老而年轻的重要城镇和历史名城城关。
1套12本“大书”
《兰州城关区历史文化系列》(以下简称系列)按照主编韩的初衷,原本只是想“修复”城关区那些正在消失的、罕见的老地名的历史断层。众所周知,与邓铭和其他许多致力于当地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人员交谈,却发现了许多“亮点”。最后还有《人春秋》《土木》《老街小巷》《太平鼓韵》《名咱丛》《好风丽俗》《工商合流》《千年如香》《艺苑经典》《杏坛遗风》《文博精藏》、
从韩的口音中,我能听出“东北味”:“我出生在辽宁。我支持西北的时候父母来了甘肃。二十多年前从金昌调到兰州。”有时候韩觉得是个“非本地人”,但她观察城市时会有新的视角。在成为城关区主任之前,韩是一名小学教师。最让她好奇的是“水上公园”、“穆塔巷”、“后弦街”等地名。
“就水上停车场而言,它是以灌溉农田、菜园和果园的定居点命名的,水车在那里顺流而下。它位于兰州市广武门东郊,明长城内。”邓铭说,据清干隆学者秦岳薇《皋兰县徐志水利(道光)》记载,清代道光水车公园共有三辆水车,俗称“三辆车”,灌溉面积达600多亩。
至于水上乐园周围的长城,邓铭在《老街小巷》一书中写道,长城高3英尺,厚1.5英尺,是历经500多年风雨侵蚀的明长城的缩影,清末民初仍断断续续地存在于兰州外的黄河中。“水上乐园这一带的长城也是建有两层阁楼的,是献给老子的,历史上称为父楼。长城下面有个洞,是水上公园一带的居民从黄河挑水桶和水用的。百姓也称祖楼为水东楼。”
这一次,在这12本书的系列中,邓铭自己写了4本书,包括《老街小巷》、《太平鼓韵》、《杏坛遗风》、《好风好俗》。
在邓铭看来,这一系列的书是一种拯救作品。就作者而言,他们出生或长期生活在兰州,熟悉兰州的当地情况。随着朝代更替而消失的历史、文化、风俗,因为这些人的钩沉而起到了拯救的作用。"由于该系列采用了历史风格,该系列已成为地方志的补充。"
此外,邓铭更注重这个系列的原创性。“该系列的六位作者中,有五位参与了地方志的编纂,有的甚至参加了两轮(80年代的第一轮和2000年以后的第二轮),对兰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把握。作者经过实地考察、查阅档案、收集资料、考证,从根本上保证了该系列史料的翔实性,克服了临摹、临摹的缺点,给读者一份历史的信札。
9月26日,由6节车厢组成的首列55004试车客车10点12分离开兰州站,在兰渝铁路一路风驰电掣,标志着兰渝铁路实际车辆运行试验全面启动。
标题:[陇文化][文化甘肃]一套丛书:抢救填补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缺口"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