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广州“三坊七巷”成保护典范 开店有严格准入制度
作坊里有200多栋古建筑,外国人来福州一定要看看
“如何激活”成为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典范
历史文化保护之旅(3)
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冰心...都是名人,都聚集在福州三坊七巷,是真正的“福建名聚之地”。
三坊七巷占地约40公顷,由三坊七巷和一条中轴线街组成。到目前为止,古车道格局基本保存完好,是中国城市车道体系的唯一活化石。巷内有200多座古建筑,是明清时期罕见的建筑博物馆。
前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评价说:“一片三坊七巷,半个中国近代史。”
由于诸多历史原因,三坊七巷一度衰落。2006年,“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正式启动。通过恢复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鱼骨”的整体格局,三坊七巷涅槃重生。
同时,三坊七巷还打造了中国第一个社区博物馆,为这个历史文化街区注入了活力。
如今,三坊七巷已成为“福州市的客厅”,也是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典范。
文字、地图/广州日报李华
三坊七巷始于金,完善于唐五代,盛于明清。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中轴线上,是福州历史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千年古城七盘坊坊格局的遗存,是明清民居建筑的展示场所。几千年来,无数学者学者从此走了出来。在近代,三坊七巷人是中国近代史上半个重要篇章的潮流。”三坊七巷保护开发公司董事长谢这样总结了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特色。
访问
三坊七巷不仅仅是南后街
三坊七巷由三条大巷、七条大巷和一条中轴线街组成,分别是一金坊、文如坊和广路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翔巷、安民巷、公巷、鸡皮巷和南后街自古以来就被称为“三巷七巷”。
南后街贯穿其中,人流不断,但如果只是走在街上,只能看到热闹,没有入口。南后街只是一条商业街。小巷中隐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细节。"三坊七巷不止一条南后街."这是老福州人和懂门道的人的真心话。
来到三坊七巷,第一站是林觉民和冰心故居。这也是很多游客最大的疑问:林觉民和冰心没有关系,为什么老房子是他们共同的故居?原来两人先后留在了这里。
林觉民加入广州起义并战死后,其父林小英带领全家离开老房子,躲进福州远郊,躲避清兵的追击。谢佳买了这栋房子,冰心曾经住在这里。此外,近代才女林银辉曾作为林觉民的侄女居住于此。一栋居民楼住着三个名人,难怪会吸引很多游客。
严复在郎官巷的故居也要看。作为第一个看到世界的人,严复的《天演论》影响深远。严复故居占地600多平方米,是弟子们为他购置的。这个地方也是国家领导人经常去的地方,墙上挂着几位国家领导人的赞歌。严复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但它仍然是他离开根的地方。
老房子因名人而文化底蕴深厚,三坊七巷建筑历史内涵丰富。典型的代表之一是水边舞台,它建在游泳池上。导游方杰说,古人很聪明,知道如何借助水来产生低音,而舞台旁边建了一条小路,这是孩子们点菜后传递戏剧名称的通道。站在水池前,用栏杆回头看二楼,什么也没发现,因为二楼被瓷砖巧妙地挡住了。舞台二楼,媳妇和孩子去看戏。他们在戏还没开始就进入舞台,但看完戏就离开舞台,以示尊重和秩序。楼上楼下的分隔也体现了古代男女有别的传统思想。
方姐姐介绍说,古代有里弄往来,邻居也不关门。一是邻里和睦,二是火灾时逃生方便。
福州三房七巷管委会主任杨勇表示,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口的增加和一些外国人的到来,许多人被安排住在三房七巷的一些旧院子里。“老院的生活条件变了。庭院原本是文人权贵居住的地方。他们的生活水平很高,而且有经济支持。所以当时院子的维护比较好。但是,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三坊七巷原有的建筑容纳不了这么多居民,于是人们自发地在三坊七巷修建了一些房屋。一些单位拆除了旧房子,重建了一些相对高层的建筑,以满足办公需要。
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淹没了这个文化区块。比如三坊七巷没有排水系统,全靠自然渗透。以前附近有人收集粪便,后来就没人收集了。人们为了解决做饭、上厕所和洗澡的问题,独立建造了许多房子。“整栋楼的格局都变了。有的撤了,有的乱了。”提起以前的事情,杨勇不免后悔。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旧城改造使三坊七巷再次面临被破坏的命运。
杨勇说,长期居住在三坊七巷的人们渴望住在高层建筑中,享受现代生活,因此他们也迫切要求改善生活条件。
起初,香港商人获得了开发三坊七巷的权利,但他们的改造计划是将文化保护单位重新安置,集中在一个巷里。当时,该方案中批准保存的文物保护单位只有40多个,但由于汇集了许多文物,三坊七巷的整个格局显然被破坏了。
“当时社会对改造计划的反应比较大。有关部门也认为,这种模式是对文化保护单位的一种损害,因此停止了。”
直到2005年福州才开始和开发商谈判。经过艰苦的谈判,它终于收回了开发三车道和七车道的权利。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三坊七巷迎来了春天。
涅槃重生
投资46亿元恢复古街风貌
“2006年,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解完全不同。我们提议保护和修复“三坊七巷”。在这个过程中,省、市委领导高度重视,共投入46亿元进行改造。”杨勇说,政府在经济和政策上支持三车道和七车道。
“我们从高起点做了规划,委托同济和清华分别做了两个规划,一个是街区保护规划,一个是文物保护规划。”杨勇表示,在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指导下,三坊七巷的文物保护规划升级为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它要求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
“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对所有房子进行了全面的评估。”杨勇说,在全面测绘的基础上,他们还制作了地理信息系统。“整个体系包括常住人口状况、建筑状况、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况等。,而全面的测绘为保护计划提供了先决条件;保护规划还为全面保护整个街区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奠定了基础。”
杨勇说,保护规划严格保护唐宋以来三坊七巷形成的定向格局。根据规划,三车道和七车道的159处文物和260多处历史建筑得到全面保护和修复,不协调的建筑也按规划拆除和修建。
基础设施全面进入三坊七巷。“让这里的人们享受现代生活。”杨勇说,另一项任务是缓解三车道和七车道的大量密集人口。
“三坊七巷有一些学校和办公单位,这些不合适的格式都搬出去了。”杨勇说,这也解决了三车道和七车道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我们也制定了一些政策。保留下来的有私有产权的旧建筑可以留下。政府还有补贴。我们把所有的基础设施都做得很好。如果房主想修缮旧楼,政府可以提供补贴或委托政府修缮。”
“在文物保护和修复方面,我们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掘,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社区博物馆。”杨勇说,社区博物馆成立于2011年8月,来自多个层面,既有政府管理,也有社会力量参与。
"社区博物馆是一种创新,它改变了传统博物馆的形式."杨勇说,社区博物馆是活的,它不是一个有实物和文字的传统博物馆。博物馆是为了让社区的人们展示社区的历史和故事。例如,杨勇说普通人可以在社区博物馆展示裱贴这种民间工艺的起源,并当场制作裱贴用于“生活”展示。“在社区博物馆,福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定期在福州展出。还有很多形式的社区博物馆,比如‘引进’一些书法、绘画大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三坊七巷进行展示。”
三坊七巷的社区博物馆有一个中央展厅,37个专题博物馆和24个展览点。目前开放的展厅有24个,包括三亭七巷美术馆、福建民俗博物馆、福州漆艺馆、消防局。
"社区博物馆让社区变得更加重要。"杨勇说,社区博物馆有其独特的吸引力,也可以让游客参与互动。“很多民间工艺传承人都在里面表演,也有一些生意,比如卖产品,但是不能完全静止,冷冰冰的。在展示的形式上,我们希望很多游客不仅能了解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还能参与其中,感受其中的魅力。”
“在修复过程中,我们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能保证的都尽可能的保证,还原尽可能的贴近原来的现实。这需要很大的努力。我们在三坊七巷从事了大量的文化活动。现在已经成为福州一张漂亮的名片,成为外国人来福州的必去之地。”
业务发展
开店有严格的准入制度
恢复的三坊七巷是什么格式?商业元素进入后,去了哪里?
自2014年起,三坊七巷保护发展有限公司委托上海红方公司对整个街区进行全面的重新布局。目前,三坊七巷以历史文化展示、旅游生活、文化产业推广、生活体验为四大重要业态;它们贯穿了历史文化体验、文化旅游、商业休闲和文化产业三大主题。
目前三车道、七车道包含客栈、餐饮、咖啡等各种业态,但不对游客开放。在引进过程中,管委会有严格的准入制度。“比如不符合街区文化,卖衣服卖花圈就进不去。”杨勇说。
谈及三车道、七车道的建设经验,杨勇说:“除了领导的重视,关键是一步到位的规划,短时间内修完楼,会形成集聚效应。老房子需要注入文化,所以我们不断建造社区博物馆,举办许多活动。”
三车道七车道体验:
商业开发是一个古老的建筑
保护的来源之一
三坊七巷保护开发公司董事长谢表示,在规划开发中,三坊七巷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建筑社区,涵盖了街区和福州的历史、文化、旅游元素和商业结构。
近年来,根据“文房、商业街、民俗巷、杂边”的规划,南后街是该地区商业消费和休闲的一部分。既要引进福州原有的民间小吃、手工艺文化产品和老字号店铺,突出福州文化元素,又要满足“文房”游客对“名人文化”的游览需求,引入多种旅游购物和名牌餐厅,形成一个相对集中、功能完善的市场
同时,为了进一步传承三坊七巷的文化底蕴和传统,街区应进一步扩大三坊七巷历史名人的文化效应,让游客了解福州先贤所凸显的文化精髓;另一方面,还要规划和保护具有福州文化特色的古老民俗,不断引进传统老店,如米家川裱花店、金木肉丸、同里肉燕等。
“城市商业的发展与历史街区的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但又互补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是全国许多街区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谢说,在每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城市商业区的发展往往与历史街区相互依存。历史街区本身的延续,说明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忽视它的存在,城市商业区无疑会失去很多活力,而这恰恰是商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谢认为,正确处理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关键在于平衡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土地价值和建筑实用性。历史街区要强调“保护性开发设计”,即把历史建筑的经济效益与建筑形式、历史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标题:[陇文化]广州“三坊七巷”成保护典范 开店有严格准入制度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