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电影中无法忽视的“她”
史淑君导演(1939-2016)
女大学生宿舍剧照
我们的报纸余凡
女性与电影的关系一直是国内业界没有重视的话题。然而,女性电影观众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实际上构成了电影市场和电影创作中不可忽视和不可回避的两个维度。值此“三八”妇女节之际,本刊特采访学术和行业专家,解读当前“女性电影”的产业格局和创作方向,以期为读者提供食粮。
2月14日,中国著名女导演史淑君在上海逝世。她是女性电影和中国青春电影的先驱,是中国女性导演执导的女性电影的代表人物。她的代表作《女大学生宿舍》《夏日期望》《深院》深受观众喜爱。她的离开再次引起了文化界对女性电影未来的关注和讨论。
其实,“女性”正在成为电影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制作领域,她们要么是编剧、导演,要么是制作人,创作、选材或者拍摄以女性为表现核心的电影;在消费领域,女性观众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力军,从某种角度来说,实际上已经掌握了看电影和选电影的决策权。那么,现在电影市场上拍的那些被称为获奖女观众的电影,真的展现了中国女性的面貌吗?
理解女性电影
很多学者在采访中强调,对于女性电影来说,需要明确两个概念:“女性电影”和“女性电影”。
上海电影协会副主席石川对以上两个概念的解释是:“女性电影”通常指那些女性意识清晰,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展开故事,反映日常生活中性别不平等和女性压抑的现实的电影。但女性电影以女性为主,不一定有明确的女性意识或女性视角。
“史淑君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以女性意识和女性视角进行电影叙事的女性导演之一。20世纪80年代,像她这样的女导演有一个群体,女导演有、、,北京电影制片厂有暖星张、,峨眉电影制片厂有,长春电影制片厂有董克娜。”石川说。
中国美术学院影视研究所研究员秦锡庆表示,“女性电影”是指表达和探索女性生活、维护女性权利和价值观的电影。女性电影可以从题材(女性故事)、立场(女权主义)和导演性别(身份)三个角度来界定。从这三个角度来看,秦锡青认为,“女性主题”应该是“女性电影”的含义,是女性电影的一个重要方面。
回顾史淑君导演的电影《女大学生宿舍》,秦锡青说是典型的女性题材。影片讲述了80年代初女大学生的生活。“虽然导演没有明确的女性主义立场,但借助导演自身的女性身份,影片依然刻画了自强不息的年轻女性形象。”秦锡青还列出了黄蜀芹同时拍摄的《鬼恋》。“也是女性题材,在探索女性性别和身份方面更深入。”秦希卿说。
如果“女性电影”、“女性电影”、“女权电影”在学术界有其严格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电影市场化行为的加强,观众可以直接看到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体现女性主义精神。
曾执导长篇电视剧《篱笆》、《女人与狗》、《摧枯拉朽》、《女人与井》、《古船》、《女人与网》的导演韩志军,还创作拍摄了《都市女警官》、《浪漫少女》、《红领巾的两个女人》等女性电影。在他看来,“真正的女性电影不仅是女性电影,也是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同时,他们也不限于从女性的角度观察生活。我眼中的女性电影,是用细腻的笔触和镜头描绘女性,呈现她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真实的电影。”
当下女性电影的尴尬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一批女性导演在女性电影的探索中为观众留下了许多经典名著,那么在当下的电影市场,女性题材的火爆依然有增无减,但名著却寥寥无几。
在秦锡青看来,与80年代的女性导演相比,当下的女性电影更具女性意识。“有些女导演还在市场化的浪潮下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从许的《升职记》、李渔的《观音山》到薛的《京华烟云》,几部作品既有业务上的突破,又保持了导演的个人风格和探索主题。这些都值得肯定。”
但秦锡青尖锐地指出:“在电影市场化的浪潮下,女性导演和女性题材的电影仍然数量少,影响力弱。从主流商业电影来看,目前能被女性观众认可的女性形象并不多。”
秦锡青以近年拍摄的《万箭穿心》和《无法言说的夏天》为例,指出这两部电影虽然在表现女性生活、探索女性心理等方面做了更深层次的工作,口碑也不错,但市场表现相对较差,很难与当时流行的青春片相提并论。事实上,“目前的电影在表达女性主题方面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但由于市场需求,将迎合更传统的性别意识和观念。”
石川非常赞同这一点。他认为,当前的女性观念和女性意识在电影创作中表现出倒退的迹象。首先,从电影的商业压力来看,女性导演的创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女性导演的人数少于80年代。其次,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当下电影中女性观念和意识的表达往往是模糊的,故事更多的是从男性中心的角度来发展。甚至有些电影把女性描写成男性精神奴隶,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女性形象、女性价值、女性独立观念。
在石川看来,一些电影,如《整容日记》、《精诚81号》、《再见失败者先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他们表达的是“女性取悦自己”的观念,甚至写女性没有尊严,这是当代电影女性意识淡薄的标志。
据了解,在过去的两年里,“小鸡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地,并正在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市场的空.中小型电影小鸡电影作为一种起源于欧美的类型电影概念,通常是指一部以时尚的年轻城市女性为主要角色,以爱情为主线的时尚浪漫轻喜剧,讲述一个女人在受到感情挫折后如何能够独立自信。《完美》《失恋33天》《一夜惊喜》《非常幸运》等电影都属于这种类型。小鸡电影的流行一度被评价为中国电影“她”时代的到来。这类电影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女性电影的深入发展?
在谈到小鸡电影的流行时,石川说:“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在文化消费领域的主导地位的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内容中的女性意识正在上升。相反,一些所谓的小鸡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在女性意识和女性观念上非常保守,甚至非常落后。”
秦锡青也认为“小鸡电影整体水平不高。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在书写女性的生活,但他们的追求总是停留在一个相对肤浅的层面,缺乏思想深度。”
一方面是女性消费权利的上升;另一方面,文化表达中缺乏女性的主体性。在石川看来,“这两个方面形成的张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尴尬现实。”
让“她”看起来更好
现在电影界,有人笑着说:“谁赢了女人,谁就赢了世界。”选择一个受女性欢迎的电影主题将通过赢得更多的女性观众赢得市场和商业成功。但是,我们应该如何正视女性电影的价值呢?在中国庞大的电影市场下,女性电影作为一种类型如何实现市场多元化?
韩志军直言女性电影要坚持“写人,写心,写灵魂”。在他看来:“这是一部深刻而艺术地展示女性生存状态和精神现实,尤其是她们灵魂褶皱的成功女性电影。”
对此,秦锡青也表示:“在中国电影市场容量迅速扩大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丰富的角度和更深刻的笔触来探索和表达当代中国女性的喜怒哀乐。”
在谈到女性电影的价值时,秦锡青坦言:“女性电影应该为中国女性观察社会、反思自我提供一面镜子。不仅如此,还应该帮助整个社会建立公平健康的两性关系。这就是女性电影的价值。”
据悉,2012年,一群电影爱好者自发组织了“中国女性电影节”,致力于培育和推动中国女性电影的创作和推广。中国妇女电影节主席蒋娟表示,电影节希望通过展示国内外优秀女性电影、发展女性电影论坛等方式,激发中国更多的女权讨论和形象实践。,让更多的人重视女性形象的“书写”,增强中国社会的女性意识,鼓励女性的自尊、独立和自强。
在蒋娟看来,虽然女性和女性题材创作的电影绝对数量比几十年前有所增加,女性在电影表演中的关注度也有所提高,但从电影投射的女性意识来看,这是倒退的。从这两年各大女性电影节收集的电影以及中国电影市场的情况来看,这些电影大多是从男性中心出发,或者是基于男性推测的女性视角。电影的视角和立场不是女性的,也不是女权主义的,甚至有些女性创作的电影有时还体现出歧视女性、物化女性的观念和意图。
未来的中国女电影人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江娟根据自己在策展过程中的发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注意到海外女导演和中国女导演的女性意识有明显的差异。海外导演往往对女性意识有着高度的自觉,有着丰富的女性主义作品阅读经验。然而,许多中国女性导演的女性意识模糊,更多地诉诸感性体验。显然,这些都是中国女导演还需要弥补的教训。
蒋娟还提醒,要促进女性电影的产出,提高真正反映女性自身、在内涵上反映性别问题的电影质量,至少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整个社会的女性意识还比较薄弱,女性主义思想的普及度较低;第二,性别不平等依然普遍,电影行业本身就很明显。比如女导演女制片人数量少,获奖少,受关注少。事实上,任中通过电影节来普及女权和性别平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标题:[陇文化]电影中无法忽视的“她”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