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最后的桃花源
是一个依山傍水,面朝太阳,枣树环绕,桑叶覆盖的村庄。这是一个让人记忆犹新、流连忘返的村庄。在这个叫枣树的村子里,我第一次看到手工作坊编织的场景。
我们的车在山坡上一路盘旋,整座山都是梯田。田里的麦苗呈现出拔节的趋势,一排渗透着阳光的桑树长在四周,像一个绿色的屏风。偶尔田野里有几棵或者十几棵苹果树。苹果花刚刚好。阳光下的麦田里,白色和红色的花朵舒适地微笑着。道路周围随意躺着土木结构或砖房。
枣树村很安静,一切都那么和谐温暖。每个院子都有一个花坛,各种各样的牡丹开得很鲜艳,梨子和玫瑰也在渐渐微笑。农村的人们正在悠闲地做家务和农活。
走在一个长满枣树的村子里,心情很爽,村子好漂亮,一条山路连接着农户。这条有杨树槐树的路,让我深深感受到回家的滋味。这个村庄在山顶上。这条土路是唯一通往外面世界的路。这时,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明亮的道路。在农家院里,累了一整天的人坐在热炕上,透过窗户看着无边无际的群山和芬芳的田野。炕边火盆上的茶壶冒着热气,一两个黄干黄的馒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淡季的时候,几个老人坐在一起聊天。多么愉快的乡村生活啊!
沿着绿树环绕的村庄左右拐,在到达这座山的最高点之前四处走走。村子的院子干净无尘。春雨刚过,梨花满地。几只小鸡害羞地在我们面前跑。村里的桃树刚刚散出花瓣,手掌大的叶子泛着褐色的光。
走进一个农夫,一位70多岁的老妇人坐在织布机上,专注于编织。梭子在织机上来回穿梭。一块银白色的丝绸像一张扁平的白纸,底部的织布卷在轴上。我被这位满头银发、面色红润的老人和她手头的工作震惊了。这是《牛郎织女》传说中最早出现的织布机。我们古老的祖先自己制作布料和衣服。
枣树村203户,编织户40多户,是全县唯一保留手工编织作坊的村庄。手工编织是一项非常麻烦的工作。听了老婆婆的简单介绍,我知道了这样一个过程,脑海里长出了一幅原生态的美丽画面。
春天,山上的桑树长出绿叶,像新生的孩子一样,努力睁开眼睛面对世界。然后叶子大如铜钱,村庄是绿色的,是生命的象征。无数的蚕种像蚕桑人家的竹匾上的虱子一样慢慢蠕动。生活开始了,希望来了。夏天桑叶继续生长,幼蚕长成小白虫,皮肤摸起来略硬,非常光滑。它们蜷在叶子上,啃着桑叶,像锯齿一样锯着叶子,发出春雨般的声音,那么整齐和谐。
桑叶已经长成最后的形状了。秋天到了。桑叶散,蚕渐肥,准备“上山”,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生命的终结。养蚕人准备了一捆捆保温性好的小麦秸秆或油菜籽秸秆。蚕爬起来,选了个地方坐下,开始了最悲惨的旅程——“自己做茧”。当最后一个茧壳紧紧地蜷缩在成捆的小麦和稻草上时,白色毛茸茸的茧就像鹌鹑蛋一样诱人。
冬天很冷,所以人们把火烧得很旺。烧开水后,他们把茧倒进一个大锅里,用碱煮开,然后捞出茧壳,放在院子里晾干,开始在筒管上纺纱,做最后一道工序编织。
在来年的春天,人们会拿出织布机和其他编织工具,坐在织布机上编织一个又一个生命之网。他们工作悠闲,挣钱快乐,生活无忧。
老妇人张开了牙齿,笑着说,丝绸布料是一种珍宝,所以她穿这种衣服不会得皮肤病,而且保持健康,这是城里人特别喜欢的。全村编织人家的家,每家能织160多丈。一丈布卖三十块钱,一年收入近五千。她说儿子孙子都在外地工作,全家年收入达到一万多元,也是全村各家目前的经济收入情况。
村子里很温暖,每个院子里的花都开得很鲜艳。在新建的砖房里,一台织布机静静地斜靠在墙角,一个大案板上盖着手工面。农家菜拌土豆葱在锅里炸,香味弥漫在庭院四周。老人静静地坐在树荫下抽着烟,小鸡在他脚边踱步。
出了院子,阳光正好照在老人安详的脸上。当她再次走出村子的时候,老婆婆还在织布机上卖力地工作,梭子在她手里像小太阳一样跳来跳去。
枣树村渐渐从后面移开,村民们朴素的笑容还在脑海里,织布机还在唱着千年老歌。这是我们县最后的手工编织天堂。
走在这个田园诗般的村庄里,我可以感受到乡村的纯净和土地的可爱。当我离开枣树村的时候,我舍不得它。不时想起这最后的天堂里,老婆婆手捧春日,在织布机上动情地载歌载舞。
标题:[陇文化]最后的桃花源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鸣沙山下欢歌笑语
下一篇:[陇文化]江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