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翁同龢五世孙捐赠《翁同龢日记》等珍贵资料
本篇文章1619字,读完约4分钟
“翁王锷先生在上海图书馆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又有一批翁的文书进入上图,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也是大功一件。”在昨天举行的上图“翁王锷捐赠翁文学入藏仪式”上,翁王锷的捐赠代表兼侄子翁宜君向本报透露,翁老曾多次附送上图,并对上图的收藏条件、研究团队和服务理念印象深刻。“他最不希望的是,文献一旦捐赠,就会被封存在仓库里,没有动静。他希望古籍被全世界所用”。
翁老的期望没有落在空.身上上海图书馆馆长在仪式上宣布,翁文学年度特展将于2016年底开幕,届时上海读者将大饱眼福。文献整理研究、原版影印出版、数字扫描也如火如荼。上海历史学会会长熊月之说:“翁后人的无偿捐赠令人钦佩。这是继2000年市政府支持购买翁六世珍本后,海外华人古籍归还的又一重要成果。也将促进业内古籍的整理、保护和利用。”
归属感:98岁的翁王锷郑重“娶了一个女人”
为了迎接“宝宝”,上周,上图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研究馆员陈先兴、翁以军飞往美国东北部莱姆小镇莱西居,与翁同龢五世98岁的孙子翁见面,并举行了特别简单的捐赠仪式。“老人头脑清晰,是非感明确,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自己的家藏。”熟悉翁王锷多年的陈先兴说,尽管多次迁徙,这些手稿始终伴随着翁王锷,他的手像新的一样明亮。在家里,翁老对照清单查了翁同龢日记手稿47份,再加上翁同龢《文学汇编》手稿12包,放入5个不能用刀砍的专用背包中。
“这些珍贵的手稿被翁的四代人守护了100多年,保存完好。转让和捐赠就像‘娶个女儿’一样庄严。”黄说,翁是经过深思熟虑才选择上图的,古籍中的双方之爱源远流长。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术史研究专家翁王锷就对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进行了专门研究。他了解到上面的图书馆里有一篇明代刻版《楚辞疏注》的序言,是根据陈的手迹写成的,这是陈传世作品中最早的一篇。当翁·来到图书馆查看资料时,他要求复印,而顾·,当时上面那幅画的馆长,热情地答应了。翁·王锷于1997年第一次参观上土新图书馆,对历史文献阅读区的收藏条件、研究队伍和服务理念印象深刻。
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上图获得了翁氏图书80种,如2000年翁氏王锷转让的《纪云》,成为当年轰动海内外的文化事件。《翁图书目录》也同时出版,双方建立了互信。2010年翁氏藏品回归10周年之际,上图举办了《红宝松本展》,这不仅是翁氏藏品首次公开亮相,也是公共图书馆举办的首个宋本专题展。当时,93岁的翁王锷从美国归来,在展厅里兴奋不已,为今年翁文学的回归奠定了基础。
使命感:让古籍“活”给人用
"细节为这次捐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吴建中说,翁王锷多次委托翁宜君联系上图,因为上图得知翁氏家族打算选择中国大陆的图书馆或公共收藏机构捐赠翁氏日记。“可以说,这些珍贵的文书凝聚了翁家几代人的心血。现在翁同龢的日记手稿在上图,图书馆员有责任和使命传承脉络。”
学者最先“受益”于稀有文献入藏。翁同龢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谢俊美在仪式上对翁同龢的后代表示敬意:“在此之前,《翁同龢日记》出版了许多版本,但与一般出版物不同的是,第一手手稿具有独特的文物价值,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学者能看到真相,是一种福气。比如日记里的浮动标签和标签很难完全复制。”
除了让这些独特的秘密化身成千上万,方便学界使用外,上图还将通过数字化、影印、展览、公益讲座等方式,让古籍“活”出来供大众使用。黄说,自2000年《翁藏书楼》入藏以来,研究人员对这些书进行了编号登记,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存放在古籍善本图书馆,并为宋元图书定制了金楠木盒,保存完好。就在今年11月,翁王锷的女儿来到上图,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看着已经“安顿”了15年的书籍。她连拍的很多照片都带回美国给父亲看,老人看了都很欣慰。研究者还从大量的书信和档案中整理出一批翁同龢的手迹,编辑出版了《上海图书馆翁同龢未刊稿》,出版了432篇珍贵的翁同龢手迹,其文献价值极其珍贵,为研究晚清历史和翁同龢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标题:[陇文化]翁同龢五世孙捐赠《翁同龢日记》等珍贵资料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