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评论:雷锋精神的传承需要载体
本篇文章1075字,读完约3分钟
3月5日就要到了,因为有“学雷锋纪念日”而独具特色,它所代表的雷锋精神也是几代中国人共同的记忆。近日,本报报道,武汉一位家长“想为学生举办一个学习雷锋的展览”,但买不到新的雷锋画像。这个消息立刻在网上引起热议。走访当地后,很多媒体也发现,在市场上真的很难找到一张出版得当的雷锋画像。
雷锋,一个戴着军帽拿着钢枪的军人,是那个时代不折不扣的民族偶像。他简单的形象出现在各种公共场合,日记里的故事和句子被津津乐道。长期以来,“学雷锋”成为“做好人,做好事”的代名词,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具体化,引导和鼓励人们积极助人,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这样一个老朋友,人们耳熟能详,但他的画像却悄然淡出视线,似乎渐行渐远,难免让人感慨。
作为一种象征,雷锋的肖像不再引人注目,经常出现在空.的公共场合是否意味着雷锋精神已经被这个时代遗忘,不再被尊重?在有些人眼里,抛开情感因素,雷锋形象本身只是一种形式,雷锋精神应该在我们心中。即使我们没有雷航·冯的形象,我们仍然可以向雷锋学习,做好事。不是我们执着于纠结一张雷锋的画像。在如何传承一种精神这个话题上,形式是一个值得言说的元素,这也是探讨雷锋画像的意义所在。
要获得强大的生命力,一种精神的最高境界就是内心内化,体现在文明的血液中,成为一种文化意识。不是一天的工作,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载体。具体来说,仪式化和象征性的“形式”是必要的。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雷锋精神能持续活跃并深入人心,影响几代人的精神世界,离不开每年学雷锋日的启发和张贴画像的生动呈现。
与50年前相比,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体现在精神生活领域,人们的感情特别强烈。在这个互联网和新技术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的时代,“学雷锋”以其古老的色彩可能不像志愿服务那样年轻时尚,但老年人很容易发现,这些新概念的内涵是如此熟悉,同样的无私奉献,同样的友谊互助,雷锋精神的传承在新的展示形式下仍然充满活力。
无论生活的节奏和方式如何变化,人们总会有一些在价值层面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追求和坚持。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优秀传统,以向上、向善为核心和精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仅凭市场情况恐怕很难衡量一幅雷锋画像的分量。文化、出版等行业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塑造精神高地,坚守文化阵地,保持雷锋像的高度。
公务员待遇不公平怎么办?从3月2日召开的省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我省将成立三级公务员申诉公平委员会,依法处理公务员申诉案件,维护公务员合法权益。
标题:[陇文化]评论:雷锋精神的传承需要载体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