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百年《辞源》的现代意义
①《辞源》第三版数据图(2015)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何久英、王宁、董昆等编审
(2)《辞源》第二版信息图(1986)
(3)《辞源》第一版(1915)数据图
《辞源》是中国第一部大型词典,历经八年修订,第三版已于今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慈原》第三版出版的时候,距离第一版问世刚好100年。从20世纪初的1915年到21世纪初的2015年,是整整一个世纪。也许有人会问:在过去的100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词典的编纂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原词源应该如何定位?它还有原来的价值吗?如何衡量其现代意义?
1.20世纪初中国文化转型的标志性成就
《辞源》的第一次编纂始于1908年,当时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和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把新资产阶级带上了历史舞台。在大国纷争、弱国强国努力的大形势下,中国正处于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式洋务运动和西改未能缓解国内阶级矛盾。但“师夷长技”、“以物易物,不换道”、“以学为体,以西学为用”、“严格去除新旧之名,融汇中外痕迹”的改良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提出“立报开风气,立校育才,大利富民,消积弊育国脉”。当然,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随着新科技传入中国是必然的。《辞源》是20世纪初中国文化转型的标志性成果。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始于语言的输入。《英汉大词典》、《法汉新词典》、《中德大词典》等大量外语学习词典相继出版。其次是自然科学的普及和专业词典的出现。《辞源》编纂前后,商务印书馆开始编纂20种专业辞书,包括人名、地名、哲学、医学等。编辑翻译的《化学物质中西命名表》、《西医大成药物中西命名表》等中西命名法也陆续出台。这些词典的出版符合科学普及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在大量西方辞书陆续出版的时候,《辞源》独树一帜,走了一条完全中国化的道路。《辞源》第一版主编卢尔奎在《辞源概论》中指出:“海上译书开始了。社会口语骤变,报纸崇尚文明,法律的哲学话语厚重。”用今天的话说,社会语言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公众阅读困难。所以,写字典,储存单词,进一步储存知识。卢尔奎“国无字典,国无文化”的结论是一种高瞻远瞩的说法。
我们可以用现代国学代表人物章太炎的说法来补充卢尔奎的说法。泰妍先生在《常识与教育》、《从国家和心灵论教育的本质》中指出:“教育的第一步是使人有常识”,“认识自己国家的历史是常识”,“本土人有自己的常识”。
《辞源》在这一思想的支配下,囊括了中国典籍、历史、书籍、藏书中所有实际使用的词语,并在文学语境和思想建构中解释了这些词语的全部本义。可以说《辞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库,以古籍的文字及其解释为信息载体。
标题:[陇文化]百年《辞源》的现代意义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