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会师放歌
本篇文章1888字,读完约5分钟
公元1936年10月,随着一声炮响,这座曾经给秦皇汉武、林则徐、左、谭嗣同留下足迹、书法、诗词的古城迎来了一批朝气蓬勃的客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
此后,这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被冠以“会师圣地”的称号。这座建筑、这座塔和这座寺庙永远不会被忘记。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革命的丰碑。
忆往昔,光辉岁月浓。红军战士坚持了两年,在空之前的规模战略转移之后,他们一年四季都在稀薄的空气和积雪中翻越高山,穿越了人迹罕至的大草原和难以穿越的河流。饿了吃草根树皮,渴了喝沟水,以超人的毅力来到黄土高原,云集名镇。一个时代巨人的声音许·向倩似乎还在古城空回响着“红军三大势力的联合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转折点”“它已被载入中国民主革命的光辉历史,它标志着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的胜利,也是中国革命战略由南向北、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主革命战争过渡的重要里程碑”。
历史是公平的,它忠实地记录了一代伟人、、朱德、以及九位元帅、八位将军、四十七位将军、一百二十多位中将、一千多位少将在会宁这片热土上留下的足迹。
古城多情。它敞开了宽广的胸怀,埋葬了1800多名死去的士兵,他们在六次战斗后被埋葬在这里。它不厌其烦地讲述剑与剑的故事,烟雾缭绕的故事,史诗般的故事。
罗南辉,四川成都人,红五军副司令员。当时红五军担任警卫,掩护红军主力北上会师。在通渭作战时受重伤,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红军进入会宁中川墩梁,突然被国民党飞机轰炸,壮烈牺牲。28岁的他“但是还没来得及征服,就已经死了,这常常让英雄们哭泣”。
柴鸿宇,河北省著名人士,红31军93师师长。会宁虎妞坡对敌之战,勇猛顽强,驰骋疆场,杀敌无数,被击毙。他用鲜血写了一首壮丽的诗。
长征,长征的胜利,无疑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过去,现在,甚至未来,都永远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不竭力量源泉。
会宁人民记住了这段历史。
会宁人民珍惜这笔财富。
为了回顾长征历史,继承先烈遗志,弘扬会师精神,会宁县政府在20年前确定了会师地点。惠始公园位于县城的中心,占地20000平方米。废墟上有塔楼相映,亭台楼阁错落,树木掩映,花草芬芳,每年接待10万游客。
悲城头百年,读尽人间悲喜。
因为三军中的雄狮,古楼的名声传遍天下。
这首诗概述了惠始大厦的历史演变。建于明洪武时期,是会宁的“西津门”塔。龙脊兽瓦和飞檐是那个时代的品牌。就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评论中国几百年的历史。也像一个智慧超群的思想家,启迪人们历史是一面镜子,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与会议楼相对应的是会议纪念塔。它位于惠始花园的中心。建于1986年,纪念红军重聚50周年,塔高28.78米,11层,下9层三塔环绕,10层合并为一塔,11层封顶。汉白玉石碑上镶嵌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军纪念塔”十八个雄浑有力的大字,白底红字,熠熠生辉。“三塔包围”的形式,不仅体现了红军三大主力在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后的成功重聚,也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深厚友谊和永久记忆。三个是三个武装,九个和十个是九九年统一和天长地久,十一个是红军经过了十一省。塔楼采用民族风格和现代建筑的优势,受力清晰合理,抗震性能好。三塔直立,鹤立鸡群,象征三军团结,战无不胜。她向后人表明,先烈们英勇如日月,永垂不朽;伟大的革命事业就像一条河流,奔腾不息。
被放置在这宏伟的文庙大成殿里,雕龙画凤,会被肃穆的气氛所感染,仿佛70年前的人们回到了这座古城或者这座大殿,红军三大主力在这里隆重举行。大厅外彩旗飘扬,歌声笑语不绝;大厅里充满了兴奋和持久的掌声。会议宣读了中共中央、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的贺电,朱德、许向倩、陈赓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大会回顾了流血的历史,指出了抗日救国的前途,增强了战士们以胜利前进的信心。
这个马鞍,这个水壶,这个石堆,都是历史给慧宁的礼物。当你看到它时,你会看到朱总司令的声音和微笑。看到就会想到会宁红军的情怀和场景。红军在会宁呆了一个多月。一月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但会宁人民牢牢记住了这段历史。红军为了一个人的安全,节约了水和食物,留在露天,秋天没有犯罪;人民为红军联合起来,买粮、擦面、缝衣服、织鞋,热情款待。军队爱人民,人民拥护军队,为军民团结奏响胜利之歌,共同保卫敌人。
历史给这片土地涂上了一层又一层厚厚的色彩。在阅读这部厚重的历史巨著的同时,会宁并没有被历史的长河淹没,也没有被先辈们的成就所陶醉。现在给我们呈现的是另一幅画面:高楼大厦,交通,五彩缤纷,歌舞升平。
这是会宁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这是新一代建设者送给老一辈革命家最丰厚的礼物!
标题:[陇文化]会师放歌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飘香的毛栗子
下一篇:[陇文化]有一种精神叫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