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化综艺仍需挖掘行业原创力
本篇文章1041字,读完约3分钟
近年来,一些文化慢综艺节目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期。在诗歌、成语、汉字等国学节目流行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一波音乐、表演等泛文化艺术节目。去年以来的热门表演比赛节目《演员的诞生》、今年的《梦幻音乐城》、最近新播出的《一本好书》,成为接力的第二梯队,在引导和引领的同时,不断探索文化综艺的可能性。
文化综艺节目在目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阅读、朗读、电影宣传等节目一度占据了电视屏幕的半壁江山。当时整个娱乐圈的需求方能量方兴未艾,但产品种类并不丰富,生产能力有待提高。文化的多样性有大量的文学和艺术经典作为后盾,其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另一方面,由于媒体和平台的因素,文化综艺非常适合在家庭客厅看场景和节奏。类似电影推广的节目,也在尚未养成电影院消费习惯的普通市民中,极大地传播了世界电影文化的知识。这是文化综艺节目曾经走在综艺节目前列的重要原因。
然而,这一波文化综艺热的背景和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反,供应方选择文化综艺节目的原因更多的是拒绝过度娱乐和令人兴奋的娱乐综艺节目。这种选择确实在一开始就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味道和节奏,资源雄厚、制作能力强的机构输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确实占据了这类综艺节目一上来就能达到的质量高峰。文化综艺或者慢综艺会拯救综艺市场,甚至从根本上改变娱乐圈原创性的说法,一度令人振奋。
目前,仍然有必要探索文化多样性如何在行业中产生原创性。一方面,社会形态和消费心理的转变,媒体和平台的发展,使得娱乐产品的消费场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影、音频、短视频等形式对内容和受众进行了彻底的分割、剪切和重塑。阅读内容更适合音频平台,人们习惯于在开车、家务等场景中听,而影视内容则倾向于短视频,内容三次创作,两分钟高频剪辑,个性化解说,而弹幕和社交媒体改变了观看和消费娱乐内容的目的:先学后说。
以上情况对娱乐产品生产和传播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以《我是演员》为例,如果把节目形式概括的话,还是明星+话题,甚至是需要主动制造问题,引起舆论话题的娱乐节目。然而,一些相对静态的节目,不引入竞争和话题制作技术,在当前的文化多样性浪潮中迅速消失。
文化多样性仍然需要解决文化产业原创的根本问题。有些综艺形式只看一些经典文艺作品的选段,缺乏综艺元素的二次加工。这样的快餐式知识提取能产生多大的艺术效果,值得思考。因此,如何突破知识介绍的框架,与观众形成有效的互动,形成观众深度参与和讨论的娱乐模式,仍有待探索。
(作者:申河西,媒体评论系)
标题:[陇文化]文化综艺仍需挖掘行业原创力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