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兰山论语】李近远:不做“道德沉默者”
本篇文章1088字,读完约3分钟
李金元
路是不平的,没有正义可言,但它静静地走来走去;当你看到摘花折柳、当众闹亲戚、大声喊叫等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时,往往会无言以对,最多会多看一眼;有真正的机会表达意见,维护正义。想了想,最后也没什么好说的。有些专家会有正常的公共道德标准,但遇到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时会选择保持沉默,统称为道德沉默者。
不用想,这样的人其实也不少。你,我,他,面对这样的情况,可能会面面相觑,但都选择了生气,不说话。虽然社会道德既不是成文的,也不是强制性的,但它是社会正常运行的习惯和必要条件。正常情况下,维护者要自信,违反者要知道自己错了。如果违反者傲慢,维护者少,沉默者多,那也不是什么小问题。沉默也是一种态度。沉默的人越多,公众对不道德行为的容忍和默许程度越高,这些行为被谴责和制止的可能性就越小。久而久之,社会风气被侵蚀,不规范的界限模糊,公共道德的标准被偏离,导致更多的道德沉默,更低的社会文明,更低的公共道德水平,恶性循环,危害无穷。
明知不对,为何沉默?总的来说还处于社会转型期。虽然新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已经确定,但社会公众的荣辱观、价值评价和认知水平还有待调整和认可,直至形成全社会认可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对于一些新事物是否应该管理,由谁来管理,众说纷纭。就个人而言,很多人沉默的最大原因其实是担心自己只会为一个人挺身而出,说出来没有回音的人会为公益挺身而出,却一意孤行,发生个人纠纷。还有一部分人从众心理严重,利益权衡太多,遇到问题就退缩。他们宁愿选择袖手旁观,也不支持团结。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今天,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公共秩序以及良好的风俗习惯已经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人类社会存在的牢不可破的文明底线。它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心地善良,讨厌丑恶行为,追求美好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的大多数。那些违反公德的所谓人格,在当下是火热的,但注定会走得很远。
行动意味着改变。一个更加文明进步的社会,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用一个声音做出和谐,不平则鸣,这是人类的共性和天性。其实道德上沉默的人,可以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行动者。他们有正常的道德行为准则,对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有判断和态度,但缺乏表达,不善于表达。只要这些人不做道德的沉默者,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开始,就要勇敢的说话,表明态度,维护社会道德,制止不道德的行为,带动身边的旁观者和追随者变成演员。这样的良性发展,社会的正能量会逐渐增加,违背公德的人会越来越感受到社会的压力。这样,风越刮越大,不好的作风越来越没落,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会在詹妮弗身上体现在我们更美好的生活中。
标题:[陇文化]【兰山论语】李近远:不做“道德沉默者”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