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河之上,百年铁桥 见证城市沧桑巨变
中山大桥照片。
2019年,中山桥迎来了110岁生日。
这座铁桥矗立在黄河上,历经百年风雨。它就像一部壮丽的史诗,镌刻着兰州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展示着兰州人辉煌艺术的结晶。
百年铁桥经过多年的维护加固,刷去了岁月的尘埃,用铁骨加固,融合了古老与时尚,以全新的面貌继续为美丽的兰州做景观。
它像一个智者一样,记录了城市从昨天到今天的奋斗和崛起、沧桑和巨大变化,见证了城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黄河上修建的新桥梁。
百年铁路桥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中山大桥建于1906年,是黄河上唯一幸存的现代桥梁,因此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黄河大桥。
对许多兰州市民来说,中山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它记录了兰州的沧桑历史,把悲伤和骄傲镌刻在兰州人民的心中。在兰州著名历史学家、原兰州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邓铭眼中也是如此。
邓铭说:兰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中原文化通过它向西传播。但兰州是黄河流经城市的唯一省会城市。黄河滋养了黄土高原,同时也阻隔了黄河两岸人民的交流。过河总是个问题。旧年冬天,人们从冰面过河,常常在腰上绑一根竹竿,以防掉进冰洞被水冲走。在其他季节,他们用木船、木筏或临时浮桥过河,这些东西每年都很难建造和拆除,有时会被洪水摧毁。
自古以来,黄河一直在快速流动。有民谣唱道:渡河如隔日,渡河如过鬼门关。在黄河上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成了当时当地人的迫切需要。
清朝末年,在黄河上修建永久桥梁的想法逐渐形成。1906年,时任陕甘总督的云升开始了这一尝试。该项目由德国泰莱外国公司承包。这是中国近代对外开放与合作的伟大创举。邓铭说。桥梁建设工程于1907年正式开工,1909年6月竣工。它最初被命名为兰州黄河铁路桥,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根据兰州黄河大桥博物馆的史料记载,桥梁建设的所有材料,从钢构件到油漆、螺丝,都是从德国进口,用船运到天津,再由甘肃外事总局用汽车、火车、骡子、骆驼甚至人力从天津运到兰州。花了23个月,花了30多万六千两银子,光运费就占了铁路桥总造价的40%左右。
建成的中山桥不仅方便了黄河两岸人民的通行,也为兰州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战老英雄贺陈星告诉我们,解放兰州之战是西北战争史上最艰难的一场战役。1949年8月25日晚,逃亡的敌人企图通过黄河铁路桥逃往河西地区和青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兵团第三军第十九团直捣西关、中山桥,迅速控制了西关城墙制高点,夺取了中山桥,切断了敌人的后路,迫使逃跑的敌人渡过黄河,淹死2000多人。
邓铭还在《中山桥轶事》中记载:1949年8月26日的兰州战役中,行驶在中山桥上的马家军军车被炮火击中爆炸,引燃了一辆满载汽油的汽车。大火烧毁了第二层和第三层甲板木板,钢桁架也被重炮击中。解放军兰州军管委下令工程营房抢修,任振英带领柴应龙等工程师给予技术指导。木院子里现成的木板太薄,承受不了重量。兰州人柴应龙建议邀请陇西路上的一位造棺人来造棺,得到了批准。棺材匠冒着国民党飞机的扫射和轰炸,挥舞着钳子,把捐赠的原木切成四棱四角的长方体,修补桥面,工程师加固钢桁梁。9月6日完工,解放军军、坦克、炮兵连续顺利过桥,挺进河西。
战后,这座伤痕累累的铁桥,像一个勇敢坚强的战士,屹立在黄河上,肩负着用自己的钢铁脊梁到达黄河两岸的重任。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河之上,百年铁桥 见证城市沧桑巨变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