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作家白先勇忆父亲白崇禧:穿戎装不准骂佣人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等着有人给我爸写传记,这样的书别人也出不了。我等不及了,只好自己做了。
年轻一代给祖先写历史的时候,大家都会有一种担心。会不会出现隐藏不客观的情况?
我为我父亲写书。我必须为我父亲说话。
前几天,在台湾台中公共信息图书馆的休息室里,白先勇在接受台湾《深圳特区日报》专访时说,如果没有对历史的清醒认识,我们对未来的判断很可能不那么正确。他想提供一个角度来还原一些被掩盖和歪曲的历史真相。为父亲白崇禧将军写传记,是他继小说创作和昆曲推广之后的又一工作重心。
一个
从小说到非小说写作,中华民国历史的大结构一直在其中
拜访白先勇,一定要跟上他紧绷的工作节奏。顺着海报的信息,从台北追到台中,再从台中收复台北。白先勇,家住美国加州圣巴巴拉,短期回台湾,行程很满。为新书《白崇禧将军》和《228》授课,并为台大学生开设《红楼梦》公共课。无论你走到哪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被旧雨和新知识所包围。77岁的白先勇,和年轻人一样精力充沛。他问候认识和不认识的访客,对排队签名的粉丝给予每一个回应。但采访变成了盯梢采访,只能在他安静的午睡时间进行,话题从他近年的历史写作开始。
其实我一直对历史感兴趣。我的小说写作,自觉不自觉都有历史意识。像《台北人》这样的系列小说,背后有一个很大的结构,就是民国兴亡。白先勇说,文史结合是中国特有的文学传统。他清楚地记得,他在台湾大学读大一中文的时候,读的是《史记》,别的什么都没看。最好的历史作品,比如《史记》、《韩曙》,也是一流的文学作品。从屈原到杜甫的诗歌是写历史的;很大一部分小说如三国演义,明清戏曲,传说都是关于兴亡的。这种文学传统在白先勇的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小说中,每次借用人物的新旧交替时代的故事,他都写历史的兴衰和人事的沧桑。如果把台北人和父民国放在一起看,就能看到互相关爱的血缘关系。
《父亲与民国》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白崇禧将军图集》上卷,第二卷为《台湾岁月》,由白先勇撰写的珍贵历史照片约600张、文字10多万字组成;最近出版的《白崇禧将军与228》(与历史学家廖彦博合著)还原了1947年台湾228事变后时任国防部长的白崇禧来台平息事变,制止军警滥杀,采取宽大政策安抚民众的关键16天。
白先勇承认,从小说写作转向历史写作,其实很难。小说通过虚构的人物和符号来捕捉一个时代的精神。但历史写作一定要以句句为依据,数字和事实很难有失偏颇。
因为有意识的缺乏严格的历史训练,白先勇一直希望别人能为他父亲写历史,但我连鼻祖是我父亲都不知道,面目全非。我不得不自己做。
2
从梳理档案到口头采访,还原被掩盖的历史真相
在我有自己的观点之前,我必须对父亲的所作所为和经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白先勇告诉记者,白崇禧这位陆军一级将领的父亲,自武昌起义以来,指挥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多次重要战役,他的一生也是民国历史的一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白崇禧做的很多事情都被掩盖或曲解了。因为蒋介石怀疑我父亲的关系,台湾有意识地抹杀了,我现在想还原他真正做了什么,他是什么。
那么,如何保证客观性呢?
白先勇坚持用材料说话。《白崇禧将军人物集》是一部用历史照片还原历史场景的画报传记。白崇禧将军和228利用各种文件、电报和信件,以及有关方面的日记和口头采访记录,对白崇禧奉命来台安慰善后的前因后果进行了重构。
白先勇告诉记者,这一时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数据采集不容易,发现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识别。由于缺乏历史训练,他很难独自制作《白崇禧将军人物集》,也不容易一一认出照片中的人。而《白崇禧将军与228》则有年轻的历史学家廖彦博加盟,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工作起来轻松很多。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近代史上最惨痛的悲剧,其影响和影响尚未消散。67年来,很多客户都走了,我得赶紧做。如果我不做,这些人都会离开。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几个。现年88岁的蔡,年仅21岁,曾被绑在刑场上。幸好白崇禧制止乱杀的命令及时赶到,救了他一命。当时救了那么多人。正因为如此,父亲在台湾人民中的声望很高,这也让蒋介石对他更加怀疑,派特务24小时监视他,同时也抹杀了父亲的历史,比如北伐战争,抗日的军事成就,当然还有228后台湾的慰问金成就。
白先勇不否认为父亲写书一定是为父亲说话,骂父亲就不用写了。但他也强调,既然和父亲在一起这么久,我就应该最了解他,比别人更能看到他的优点和缺点,不会特别嫉妒他。该怎么写就怎么写。
合作者廖彦博表示,白先勇其实是鼓励他还原历史真相的,他并没有站在一方为白崇禧说话。反对对话的材料也放在书里,不是说他不会处理或者回避。
在白先勇看来,虽然历史观和史实是两回事,各有各的历史观,但事实只有一个。历史就是真理。如果不是真相,就不是历史。在我有自己的看法之前,我必须把我父亲所做所经历的事实说清楚。
一些关于他父亲的虚假谣言也是他想澄清的事情。例如,一位前台湾情报官员曾出版过一本书,说白崇禧是被蒋介石毒死的。这是胡说八道!白先勇说父亲心脏病发作,自己死了。
三
从距离到传承,父亲的影响力想逃都逃不掉
在西方和中国文学中,父亲的形象经常被用来反抗,所以有一种弑父情结的说法。但与白先勇的作品相比,父亲或父辈往往以领袖的身份出现,如《孽子》。这和白先勇的成长环境有关。
我父亲对我很好,所以他没有反对他。十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五的白先勇和父亲关系最好。我们家是根据他们的学习成绩排在一个家庭的,所以我学习很努力,读完书我爸也不会挑我的毛病。白先勇笑着说,他用自己的学习成绩欺骗了父亲,让他看不到自己的很多缺点。兄弟俩被父亲打了一顿,但白先勇很少听到父亲的重话,除了一次:父亲让我给他寄封信,我放在书桌上两天没发。我爸看到了,就说,你小子,你这是在骗人!我突然红了脸。
我父亲是个严厉的父亲,白先勇少年时对父亲的印象就是一直穿着军装,骑着一匹大马。他打电话询问他的学术成就。他最怕我们变成纨绔子弟,不给孩子零花钱,不骂佣人,不让家人坐他的公务车。坐公交车是一种特权,他不想要我们有这种特权的想法。我在中学和大学骑自行车上学。当时觉得他的教育太严格了。
现在,白先勇已经到了父亲晚年的年纪,对父亲的理解和他写《儿子》时已经大相径庭。他很年轻,想远离父亲,而不是像他一样。可是老了,不知不觉,却越来越喜欢他了,像他一样拍照,做事情就是照你说的做,到最后。所以我觉得人家家族遗传很可怕,你逃不掉的。这是我年轻时没有想到的。
白先勇最后一次和父亲见面是在松山机场。1963年1月的一天,他想飞往美国留学。他父亲一直把他送下飞机,留下了父子最后一张照片。当时妈妈去世不久,爸爸很伤心。我也是,隐约觉得是你要去哪里。果然,两年后父亲去世后,我没有时间再回来看他最后一眼。
父亲也给我讲过他的过去,相当多,但现在看来还不够,因为当时我还不太懂,也没有写下来。现在想想真可惜。当我开始了解美国的事情的时候,等着问他已经来不及了。
在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后,白先勇的第一感觉不是悲痛,而是敬畏,因为这是一个英雄的死亡,事后悲痛慢慢涌上来。在整理父亲传记的过程中,他对父亲的理想、责任和隐痛有了更深的理解。传记还没写完,工作还在进行,这样父亲有历史的交代,我也有父亲的交代。
四
从昆曲的复兴到红楼的解析,我一直很关注中国文化的兴衰
《疼痛缓解与治疗》执行主编向与白先勇合作多年。在她眼里,白先勇是世界一流的聪明人,办事效率高,影响深远,能策划大结构,重视细节。他做的很多事情都不是为了自己。他最擅长的就是搭建平台,用他的热情带动同事一起成就一番事业。比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国立台湾大学的王文星、欧阳子、陈若曦一起创办《现代文学》,培养了一批一个时代的优秀作家。如今,台湾文学界的许多名人,如王祯和、施叔清、陈映真、七年级学生、克里斯托、于丽华、李昂、林怀民、黄春明等。都起源于此;当他把自己的热情用在昆曲上,结合大家的力量,做了一个复兴昆曲的平台。他为父亲写传记,也带动了海峡两岸学术界对民国史不清的部分进行挖掘。
虽然焦点不再是昆曲,但白先勇提到昆曲还是充满了兴趣。我一直很关注中国文化的兴衰。看到当时昆曲的衰落,希望复兴。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近年来青春版《牡丹亭》已演出200余场,北大昆曲中心已运营五年,现已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大学也开设了昆曲课。昆曲在校园生根发芽,学生们异常兴奋。2000多人报名了台大的讲座,只有四五百人可以入选。《牡丹亭》在北大演出了三轮,两千多人的剧场爆满。他认为传统文化教育与文化认同有关,这一点非常重要。
虽然白先勇于1994年从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退休,但他仍然在各个校园里勤奋地传播文化的种子。这次从美国回台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给台大的弟弟妹妹们开设一门“红梅梦”的通识课程,每周一次,共16节课。名额400,报名人数2300多人。最后,他们只能通过电脑抽签。我在报告厅看到市里来听的知识分子还挺多的,后来来的同学还要加座位。
廖学勤是我师父。我从小学五六年级就开始看《红楼梦》,这是我一辈子的枕边书。白先勇作品的叙事风格深受《红楼梦》的影响。他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中文和文学。《红楼梦》是一门有代表性的课程,历时29年。说起红楼作为小说家和作家,白先勇在写作上更注重解构,引用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戏剧等西方经典,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解读方式。不知道小孩子还看不看红楼梦?我让他们在课前仔细阅读。希望他们先感兴趣,等年纪大了再多了解。
有了学生,他青春的热情又回来了。项对说:上了两个小时的课,白先勇站着上完了,没有一点倦意。说到高美,我就不时的拍桌子赞叹。我一走下讲台,一个出版商就上前邀书。《红楼梦》讲座里需要的,在《父与我》里也需要。白先勇招牌式一笑回应:我又要被绑了?退休后比退休前忙!
那么,你累了吗?激动!白先勇说,养生的秘诀是练气功。
人物侧面小
●白先勇
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出生于广西桂林,是北伐战争中著名抗日战士白崇禧的儿子。毕业于台湾大学外语系,1963年赴美留学,1965年获得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文学创作硕士学位。他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中国语言和文学,直到1994年退休。
白先勇是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和戏剧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孤独的十七》、《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蝎子》,散文集《蓦然回首》、《星咖》、《第六根手指》、《树有素》,舞台剧《花园里的梦》。
近年来,他致力于艾滋病防治的公益活动和昆曲艺术的复兴,制作了青春版《牡丹亭》,在海峡两岸、美国和欧洲巡回演出,获得了广泛的反响。目前致力于写父亲白崇禧的传记。2012年出版《白崇禧将军画集》,今年3月出版《白崇禧将军与228》。叶红梅
标题:[陇文化]作家白先勇忆父亲白崇禧:穿戎装不准骂佣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