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摘:曾国藩治家
本篇文章1222字,读完约3分钟
自古以来,治理国家、帮助世界的名臣数量堪称奇才,而国家的管理却无能。然而,被称为清代“中兴第一臣”的曾国藩,却被公认为中国第一能人。当时世界在变,政权换了好几次。但曾家始终保持着严格的家风,名人辈出,延续五代。
曾家一直保持着早起的习惯,家人不允许睡懒觉。曾国藩夫妇以身作则,每天从黎明明开始,要求子女“永远不要落入高祖考试以来流传下来的家风”。强调适当参加体力劳动是曾国藩培养家庭勤劳作风的第二步。曾家的主要任务是每天读、写、写文章,但他必须参加打扫卫生、喂鱼、养猪、种菜等体力劳动。曾国藩总结为“书、菜、鱼、猪、早饭、扫、考、宝”,其中除了“考、宝、书”讲祭祀、治邻、读书,其余五件都是讲劳动的。
曾的日常家具,“但要坚固,不要奢华”。《文房四宝》“但求能备穷者,不求稀有者。”。每个月生活所需的白银“限于10%,单独调出。这个月用完了,只允许盈余,不允许赤字。”。吃的方面,他经常“晚上不吃肉,用肉汤煮一两种蔬菜”,“晚辈晚上不吃肉,吃蔬菜”。在衣服方面,他本人“立场和将军一样,衣服都不值三百金”。要求孩子“不要穿太多衣服,尤其是那些装饰太多、太华丽的衣服”。对于红白喜事,“事事节俭”,甚至连自己母亲的葬礼,按照一般人的说法,都是以菜开桌,“没有海鲜”。
曾家的生活水平虽然比一般人高,但和有钱人比起来还是简单的。
同治二年八月,其子纪泽乘父官船从长沙赴金陵公干。曾国藩想:“船上有一面大帅旗,其余都不在船上,不能误挂。”还提醒:“经过地州市,能避开的可以稍微避开,不能惊动统治者,社交烦人。”“以后亲戚出门,不要惊动官府,也不要沿途接受官府的礼宴,让县里负担本该自己负担的费用。”
重官是曾国藩教子的第五招。他明确表示:“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当大官,我不想当大官。我希望成为一个学习和理解的绅士。”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天下多难”,“虽大不靠谱”,选择当官不是好前途;二、“官场险恶,时运无常”。他自己也有疑惑,几次想辞职退休。当然,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孙们再走上官途。他希望的是他的儿孙们能好好读书,有真才实学。就这样,不做了,什么都不担心。
曾国藩在子子孙孙的学习上下了很大功夫,为的是把他们培养成读书识字的君子。他没有关注房地产,“他没有为儿孙们积攒钱,但书还是要买耳朵”。他总是把孩子的兄弟侄子想要的书都买下来,也就是一次买几套。他还在家里建了一个藏书10多万册的图书馆,为后人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他规定家里的男人每天必须做四件事:“看”、“读”、“写”、“做”,缺一不可。“看”“读”五页,写100页,3月8日一篇文章一首诗。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父子俩往往千里之外,但他总是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人生阅历,用深情的父爱,给予悉心的指导。
毫无疑问,曾国藩治理家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有用之才”,但他治理家室的成功方法值得后人学习和深思。(摘自《五月花》2008年第12期)
标题:[陇文化]文摘:曾国藩治家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文摘:幽默的一种气度
下一篇:[陇文化]文摘:“说不”的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