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百花:一个人的西域
本篇文章1266字,读完约3分钟
林则徐默默地站在玉门关门口,青砖无声地阻隔了他的视线。向西走,向西走,他的心里,此刻,只有一颗悲伤的心。这个瘦瘦的白胡子老头正在通关。此时此地谁也听不到他的低语:腊雪常添鬓影,春暂借病。
他很孤独。一个人孤独的时候很多时候。但是林则徐的孤独就不一样了。他从人生的巅峰跌落下来。这时,他想起一声嚎叫,是西汉班超的:“不敢望酒泉郡,望生玉门关。”是的,林则徐也想嚎叫:我要通关了!
黄沙长。在敦煌灰色的沙漠中跋涉,只有尸骨标示着前进的方向,彻骨的寒风深入骨髓。他的咳嗽和哮喘不时发作。痛苦是折磨,环境是折磨,时间是折磨。这条漫长的迁徙之路,足以击败一个人的坚韧,让他屈服于地球,屈服于自己。然而,在虎门点燃民族之火的老人,就像一朵芨芨草,硬到可以听到大地的破碎声!
他没有带刀的卫兵,没有华盖和锣。离开军营后,他只有两个儿子。一辆吱嘎作响的马车,在砾石路上缓缓行走。没有人说话,这群行走在旷野的人就像一个移动的坟墓,带着巨大的悲伤。爬山、涉水、卧雪,每个人都像裹着羊皮的石头。玉门关外,没有一丝绿色,只有天空中的黄沙。在黑色旋风的鼓动下,黄袍怪的傲慢暴露无遗。
1840年9月虎门鸦片销毁后,林则徐被撤职,降职到浙江镇海。次年七月,又被发配伊犁赎罪。在去新疆作案的路上,黄河泛滥,中原辽阔,林则徐被派往黄河,为防洪带罪。防洪结束后,官员和人民认为他可以奖励他的功绩。没想到,他得到了“仍要去伊犁”的玉玺。林则徐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走出玉门关的。
据史料记载,1842年10月,林则徐步行到酒泉时,听到了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的消息。这沉重的打击使他悲伤。在酒泉的一个小店里,林则徐拿着蜡烛写了一本书:“想休息一会儿死了也可以不管,中原却是蹂躏一片,如火...侧身回头,睡不着,吃不着。”他不是陶渊明,他超脱自由。他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摆脱不了的是一个封建臣子的忠诚,放不下的是一个失意知识分子的/想法和愿望。
林则徐只在酒泉呆了两天。这两天,他除了多次穿越市中心的鼓楼门外,还参观了“古酒泉”,奖励了霍去病的三军。年轻的霍去病作为一名军人,可以驰骋沙场,成就斐然,却只能在偏僻的角落偷偷哭泣。当浓浓的春意涌上来的时候,林则徐的眼里满是泪水。三年后,当他再次被使用,沿着原路从西向东返回的时候,我不知道他是否会再次来到“古酒泉”。但是回朝鲜的路上,情况自然就不一样了,就是锣鼓喧天,华盖似云,人前呼后拥。
1842年玉门关外,只有流沙在倾听,只有冰雪在呼唤。但是,这个哀悼者想到的不是个人身心的辛酸,而是国耻。流放的时候,他咀嚼的孤独是黄连,满是苦水,无处倾诉。“雪月天山明丽,而音则习惯于听歌益亮。孤村的白酒无奈,院中的红裙不喜。”
今天在林则徐被流放的酒泉,重读他的诗,为国悲戚之情油然而生:一个白发苍苍的刑部大臣,如何在冰雪和西风呼啸中走过河西走廊?但悲愤是有的,骄傲也是有的:《嘉峪关情怀赋》一诗让我们看到了这位老人的脊梁——
天山挺立,肩被削揉,茫茫大海,无望。谁写了一封永远危险的信?回头一看,我看到了一粒泥。
标题:[陇文化]百花:一个人的西域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百花:石源山庄记
下一篇:[陇文化]文摘:马德里扫路不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