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逝去的乡客·货郎
本篇文章606字,读完约2分钟
在童年的深刻记忆中,小贩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回忆,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期待和喜悦。小贩就像一种独特的乡村风情,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被铭记。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小贩的身影现在已经看不见了。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小贩在农村很常见。商人挑重物,两边挑两个大筐。所有的货物都装在篮子里,他们还用一个帆布背包或一个货箱(一个木制的箱子)来运送货物。小贩通常是从一个城镇到另一个城镇的外国人。他要吃一百顿饭,睡一百个炕。当他去一个村庄时,天黑时,他会找到一个家庭住。小贩在谁家吃饭,住在谁家,就会留下一两件物品,算是对主人一家的奖励。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贩开始骑自行车支持商品。小贩通常会带一些日用品,但不会带太多昂贵的东西。我们小时候特别喜欢,也经常期待小贩来村里,因为我们在偏远的农村买个玩具吃点果糖不容易。小贩通常带着一个“拨浪鼓”(一个覆盖着羊皮或厚塑料的长柄鼓)。每过一个村,小贩就拿起拨浪鼓摇几下,然后喊:“换针换线换米糖...哎!”听到“格格”声后,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跑出房子,大喊:“小贩来了……”大家开心地看了一会儿四周,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跑回家找长发和猪鬃跟小贩换。
我们亲切地称小贩为小贩。看到小贩来了,我们像过年一样高兴。大家围在小贩身边,悄悄模仿小贩的外国口音,让我们觉得很有意思。小贩不仅给我们带来物质享受,还唤醒我们去理解外面世界的童真梦想,留给我们无限的回忆和怀念。
标题:[陇文化]逝去的乡客·货郎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