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摘:别人的琴声
本篇文章1117字,读完约3分钟
我有幸看了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天晚上在家里不停地拉,像“锯机器腿”。家里人忍无可忍,经常求饶。女孩一怒之下,跑到森林里去拉。没想到,她刚弹完一首歌,就听到一个老女人的赞许。老人说:“我聋了。我什么也听不见。我就是觉得你玩的好。”于是,女孩每天都来树林,每次玩,老人都会有一些赞美。终于有一天,女孩的家人发现女孩的钢琴艺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惊讶地向一些著名的老师请教。然后女孩意识到森林里的老太太是著名的器乐教授,从来没有聋过。
这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写法。
这种写法有一个特点,初读时非常感人。比如姑娘的坚持,老太婆的苦心,都是感动。再看的时候,感觉暧昧。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思考:是不是关于哪里有遗嘱?还是说爱情可以成就一切?我仔细看的时候,感觉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甚至有悖论。比如老太太只是一味的夸女孩,并没有给出任何建议。这和著名的器乐教授有什么关系?这跟女生钢琴技术的进步有什么关系?除此之外,一个没有经历过任何启蒙或传承的人,仅凭自己的愤怒或个人的努力,能否把握住几代人甚至几代人逐渐摸索出来的演奏技巧?
说实话,我不相信有志向的人能争得过这样的话。举个例子,你拿着一块砖,就算用个十几八年,也擦亮不了一面可爱的镜子。举个例子,即使你在无尽的沙漠中度过一生,也挖不出一个清澈甘甜的春天。世界上很多事情你想做就做不了。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这篇文章写的那么简单,所以具有可操作性。天赋,机遇,努力,这样的因素缺一不可。我记得宋江和卢俊义走在街上,看见一个东西,两根机灵的棍子,中间系着一根小绳子,用手摸着。经过盘问,他们知道这叫胡敲。当时宋江情绪很激动。他对卢俊义说:“这种胡敲与你我成正比,空有着飞升的技巧,没有人提到它。
但近年来,励志或者成功的写作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读多了让人觉得浅薄。仔细想想,这也是时候了。如今,中国人渴望成功、财富和成功。但是,毕竟想成功的人不多,于是开始探索别人成功的秘密。书报杂志,以及很多文人或准文人,都发明了一批励志故事和成功典范来展示给人们。其实这种写法,就像孙犁评论《菜根谭》一样,既不是禅,也不是理学。两者都不纯,互相污染,不伦不类。这是一位聪明的学者写的一种忠告,当他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会说服世界,也就是像格言这样的东西,在世界上使用时可能不起作用。年轻人之所以喜欢,也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迷茫。看起来他们找到了法宝,其实是不靠谱的法宝。"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小提琴着迷,这自然是好事,痴迷是成功的前提。我们爱读这样的文字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我这个时候有点经验,不妨免费送给朋友朋友,就是“听别人的琴,走自己的路。”
(摘自《Xi晚报》,2006年6月26日)
标题:[陇文化]文摘:别人的琴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文摘:给女儿做一本书
下一篇:[陇文化]文摘:巴菲特很著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