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牛肉面馆的伙计们
15年前我去兰州上大学。学校后门左手边有家牛肉面店。现在当然找不到了——对了,当时牛肉面6毛钱一碗——大家都喜欢用平时去食堂做的大搪瓷锅买牛肉面。记得负责做饭的小伙子还不到20岁,笑起来像个精灵鬼,总喜欢肆无忌惮地在女生脸上扫来扫去。如果他遇到一个长得像周政的女孩,他会很高兴,灌满一大勺汤,或者拧干他手里的一大勺,再挖出几块牛肉丁。也许——对美的热爱总是可以用任何方式表现出来。
说起来有意思,餐馆里总是用年轻的服务员,但兰州的牛肉面店是个例外。除了门口收钱的一脸严肃的中年大嫂或大妈坐在外面,其余都是精壮的年轻人。牛肉面店只招男青年的原因一般很明显。无非是活体重。浴缸大小的面条需要揉捏的足够快和结实,全身的肌肉和关节都需要调动起来;揉成拳头粗细,像变魔术一样来回滚动,变成食客想要的“毛细孔”、“韭菜叶”、“宽幅”...没有梁山式的实力是得不到的。有一次问和政路附近一家牛肉面店的老板,生意挺好的,一天能卖多少钱,他大致说,四五袋面。如果一袋面45斤,一碗面32,一天拉三五百碗!再加上打水、运煤、洗菜、切菜、清洗肉类的杂事,恐怕无论女性劳动力多么强大。
牛肉面餐厅通常为男生提供住宿。据说在晚上,用餐者白天吃饭的桌子被放在一起,成为男人的床板。假设这是“说的没错”的话,从管理和成本的角度来说,只雇佣男的,就算饭量大,一碗是两碗,也方便得多,划算得多。当然,可能还有其他我无法猜测的特殊传统原因。
在这些家伙中,拉面的地位很重要,煮汤舀汤的绝不逊色。且不说一手拎起刚出锅的一碗面,一手挥舞着长柄的大铁勺,往汤里加辣椒油,撒牛肉粒,撒大蒜欧芹,一系列动作瞬间完成,流畅的协调可能不是一般人来的;光说这个人物记性好就让我佩服。这种美好的记忆,在早餐或午餐高峰期,食客如流水般进来时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收票,报“面型”,再加上上面说的一系列动作,最后给食客送面……面前堆着十几个碗,每一碗都清晰的记得里面放的是什么面,很少出错。最棒的是,他可以算是常客,只要多去一点点就能记住你的口味或者特殊要求:辣椒油越来越少,面条煮的越来越软越来越硬。你还没开口,他早就大声吩咐下面捞面的人了。所以能演好这个重要角色的人,要有技巧,有表现力,能言善辩,这是最起码的条件。兰州人习惯吃面馆,不容易改变,虽然不同口味之间有细微差别。另一方面,大概是因为这个常客的感受和待遇,让人舍不得放弃。
兰州人日复一日地享用美味的牛肉面,面馆里的伙计们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和叫喊,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牛肉面馆一般早上6点左右开始做一锅面,而伙计们自然起得早很多。幸运的是,相应的,大部分面馆到下午三四点才开始卖,好生意结束的更早。按说,干了一整天体力活,我也够累的了,但那帮家伙都是年轻人,在极其单调的生活中应该能找到一些精神享受。从前我住的楼下有家牛肉面店。夏天的傍晚,暑气稍减,房门没关好睡觉的时候,我常常听他们扯开喉咙,用旧录音机的嗡嗡声,吼着大街上肆虐的流行歌曲。喊累了,停一会,再喊。别说,个人声音也不比某些所谓的歌手差。
在这些很棒的家伙中,有时候还夹杂着一个小孩子,可能是主人的亲戚或者孩子,他们做着擦桌子扫地,收拾剩下的汤和碗的工作。楼下面馆里有一个,红脸,小白圆帽,明眸。有一天,我在吃面条的时候,孩子来回穿梭打扫卫生。突然,我听到一个声音在唱歌,是街上流行的《两只蝴蝶》:“亲爱的,你慢慢飞,飞过丛林,看到一条小溪……”孩子般的声音横冲直撞,唱到高处有点吃力。辛苦挣来的时候,声音挣了两瓣。上班的大块头看着他笑了。坐在收银台后面的老板娘应该会阻止他。当她看到食客们脸上都在酝酿着一点喜欢的笑容时,她没有出声,笑了。或者拉面的大哥们在里面,喊着“喂!你在唱什么?童梦醒来猛一愣,随即不好意思地嘿嘿笑着小跑出去。
几乎每天都是用同一只手吃着面,从另一只手里接过热气腾腾的碗。可能记得这双手主人的食客不多。有一天,我一个人在街上闲逛,一个高大英俊的年轻人正好走在我的前面。乍一看,他看起来很面熟,但他不记得在哪里见过它。出去很久,突然停下来:这不就是那个几乎天天在牛肉面馆给我服务的小伙子吗?难怪他看到我的时候表情会动,好像认识似的——原来我和很多人一样,只认衣服,不认人。
因为牛肉面馆的特殊格局,每个食客都能把手术室尽收眼底。光说温度,冬天也好,夏天就像一个大蒸笼,大家大汗淋漓,几个换气扇一起工作也没用。几年前,我还在上学的时候,听附近的牛肉面店老板娘说,给腊面师傅的月供是500块。所谓的“包吃”,大概就是满满的牛肉面。至于包装,估计是面馆的桌子。如果这是拉面的收入,其他男生想赚就更少了。最近很多东西涨价了,牛肉面涨了。我一不小心想到,不知道这些家伙工资是不是涨了一点。
标题:[陇文化]牛肉面馆的伙计们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评朝歌小说《散曲》
下一篇:[陇文化]百花: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