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如何面对外国人
本篇文章1202字,读完约3分钟
人有“人缘”,国有“民族亲和力”。一个人在工作单位或邻里中的“人缘”,是指他谦虚、负责、值得信赖、乐于助人,与周围人关系良好,每个人都喜欢他。如果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一视同仁,对世界有责任感,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就会以良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受到所有国家的尊重,那么这个国家就可以说是有很好的“民族优势”。在当今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众化”和“民族亲和力”极其重要。
公民的外交责任在国际交往中,一个人的言行不仅表达了自己,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因素。1981年,我在北京饭店遇到了发明彩色电视的美国
rca(美国无线电公司)代表团,他们的一个工程师很随意的对我说:“这家餐厅是各种肤色的人的家。就像我的国家一样,各种肤色的人都是美国的力量。”显然,他的话包含了他认为的“美国精神”。他把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是因为美国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以及对吸收世界各地人才的自豪,从而自然地表达出来。
在日本札幌的一艘旅游船上,一个刚从大专毕业的小女孩说:“前面海面上的小影子就是著名的‘北方四岛’,归属有争议。日本和俄罗斯观点不同。但我认为它属于打开它的人——请好好保管它。”然后,她向游客深深鞠躬。在场的外国人虽然不能贸然就此争执发表看法,但都被她的得体表达和礼仪所感染。这样尖锐的国际问题,用一个“导游小姐”来形容,在“公共外交”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个国家的公民对祖国和民族的真诚热爱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基础。我也见过一些国家的一些人怨声载道,对外国人说一些偏激的话,或者对自己的国家表现出一种陌陌,外国人并没有因此而佩服或者尊重他。每个人都会通过自己的言行表现出自己的民族观念和民族情怀,无一例外。
“对行动敏感”和“对言语敏感”。1996年,在上海举办了食品国际化研讨会,主讲人是法国达能集团总裁吕特先生。他的演讲很精彩,有很多新的想法和做法,情绪也很高涨,所以特意留了半个小时向观众提问。如果你抓住机会提问,他会讲很多“真经”,但演讲后沉默很久。没有人中途离开会场,所以我决定,虽然与会者非常感兴趣,但他们只是不想在公开场合发言。作为主持人,我必须以提问者的身份出现。
还有一次,我陪澳大利亚总理基廷去浦东参加一家合资酿酒厂的开工仪式。当我们一起走下主席台的时候,很多外国都争相提问。我看到一个长得像中国人的男人拿着一个录音机,但是他挤不进去,于是他伸出手拿起录音机,帮他拿到前面。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澳洲一家报社的员工。
在欧美大学,据说有日本学生更不愿意举手提问。日本学生刚到美国时,经常会惊讶地看到当地大学生争相在课堂讨论中发表自己大胆的观点。也许除了习惯,外语流利也是原因之一。
中国人在很多场合都很矜持,不愿意提问,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孔子说:“君子欲速则不达。”但是当你需要说话的时候,你会失去很多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摘自《在同一个世界——外国人面临的101个话题》)
标题:[陇文化]如何面对外国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中央最高领导称谓的变迁
下一篇:[陇文化]德国的《商店关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