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甘肃味道】灵台酸汤细长面
本篇文章1104字,读完约3分钟
正文/安杰
下去锅里翻莲花。挑一串筷子。走过七州八县,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面。以前有民谣描写灵台酸汤细长面。
酸汤面是平凉市灵台县第一名菜。来灵台的人都不会吃,也不会尝。
外地人来灵台一定不会错过灵台的酸汤面。所以说他们不吃灵台酸汤面,白去灵台。灵台人招待客人,先摆上两个精致的小盘,一个蒜瓣,一个麻辣油。红色的是赤红,白色的是玉白色,很简单,很亮。端上来,细长的面条叠起来,很整齐。面条在汤里流动,汤在面条底部荡漾。夹着一束青菜,远远的鼻孔里就有香气,令人垂涎欲滴。这边有个特别的点:一红二白三清四绿。辣椒油要红,长面要白,汤汁要清亮爽口,用它装饰的蔬菜要很绿很绿。长面条特别有弹性,嚼起来味道很好,有一种持久的吸引力。清汤很酸辣,油油的,而且让全身都炸了,毛孔都开了,很酸。
灵台人很讲究吃面条。汤多面少,一根筷子把整个面搅起来就尴尬多了,比如贪吃的人用东西;长面条一时半会儿很难掐断,也吸不进去,让人尴尬。你不需要或多或少地享受它。会吃的人,用筷子夹起一些在汤里摆动,然后轻轻喂入口中,慢慢吮吸。此时面条长、软、硬、嚼,汤酸、辣、香、炸、香。
面条也很优雅。揉,醒,滚,犁。做酸汤瘦长面,要用麦粒最好的部分,俗称飞苇面,在面里放入适量的碱。在没有碱之前,女性会将秋天收获的荞麦茎干烧成灰储存,拌面时变成水。揉面在盆底上下颠倒,放置一小时醒来,增加了面条的韧性。滚动面上的木棍陈旧,光亮透亮,闭合时表面薄很多。女性往往举重若轻,聪明熟练,让人叹服。最后一道工序是切割,灵台人称之为犁地,讲究见、心、手,等宽、适当厚。做了一碗酸汤面,里面有爱,有意,有韵。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面条机被发明出来,节省了许多工序,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妇女的劳动。压面机做的面条叫机械面条。为了区别,人们把酸汤面的细长面称为手工面。不管面条怎么做,汤都一样,味道不一样。
酸汤瘦长面被灵台人如此看重,逐渐成为一种具有人文意蕴的文化。亲戚朋友上门,吃欢迎面,老人过日子,吃万寿面。男人结婚,全家人都会吃新娘做的面,这其实是对新娘厨艺的考验。最隆重的场合是除夕。不像很多地区吃饺子和饺子,灵台人吃的是长面条。面条一旦出锅,要先端一小碗给灶神,让灶神保佑一家人来年天气好,收成好。同时要在正殿的先人牌位前膜拜,让先人分享。最后全家人会围在一起,团团吃面。
如今,许多民俗正在以一种无形的速度消失,酸汤面已经成为为数不多的可以传承的民俗文化之一。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酸汤的长脸承载着灵台人的态度、亲近和无声的交流。其实也是一种深深的乡愁。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甘肃味道】灵台酸汤细长面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