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寻古探源:一件北魏彩画漆屏风的价值
本篇文章1507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文物爱好者终于在山西博物馆看到了司马金龙的彩画和漆屏。
这个画屏太有名了。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一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规定64件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展览,其中一件北魏文物是司马金龙的彩绘屏。
据舒威说,司马金龙是司马懿弟弟的第九个孙子,他的父亲司马楚之在刘裕迫害司马家时加入北魏,被封为琅琊王。司马金龙是北魏司马楚和河内王室公主所生,继承爵位。史书上关于司马金龙的文字只有几百字。但作为嫁入北魏的西晋后裔和中原名门望族的代表,他的文化遗存对于研究这一时期北魏的汉化进程自然具有特殊的意义。
东晋以后漆器制品稀少,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彩屏尤为珍贵。漆画板应该是漆木屏风的组成部分,出土的比较完整的木板5块,画框5个,木摊3个,还有一些画的碎片。每幅漆画长约8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2.5厘米,上下两侧有榫眼和榫头,可拆可合,属于一个巨大的漆屏。木屏的正面和背面都画有漆画。埋地时,下侧腐蚀严重,难以辨认。幸运的是,向上的一面保存完好。
专家认为,这幅漆画在绘画工艺上与众不同,同时与宁夏固原出土的北魏漆棺画相似。它是一种以柏木为板,以织物为漆灰色地面,涂于朱地面上,再以黄色、白色、绿松石、橙红色、灰蓝色等矿物颜色的油来作画的技法。在对物体的描述中,线条的轮廓主要是用黑漆勾住,墨水笔勾住眼睛,人物的肤色是用铅和白画的。这些特征为研究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过程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观众看到的这幅漆画的构图分为四层,每一层都有一个单独的主题,并附有墨书铭文和清单,以标记人物的身份并解释内容。一楼的画是虞舜的二妾,舜的父亲瞽叟,敖翔的灌井,舜的后妈的烧。这一层只有问题列表,没有题字。第二张三个妈妈在周室的图有四行铭文;吕氏春江、春江女第三幅,题词6行;班基辞职第四张图有四行铭文。漆画所画的故事内容是汉代以来屏风画的传统题材,反映了墓主人生前意识中对中原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尊重。
漆画中人物宽大的袖口、鱼尾形的裙摆和飘动的衣带,都表现出优雅的气质。汉代在单钩线和大平画的基础上采用铁线画,笔画干净、流畅、准确。学者认为他的画风与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画风十分相似,如以吴岱为风的春蚕吐丝。其画风、技法、色彩充满强烈的时代特色,对于研究北魏前期的画风,进一步探索整个魏晋时期中国画的成就,具有独特的价值。
漆画上有大量墨书题名,严谨有力,字正腔圆,浸润着南朝文人的书法趣味,具有舒展浑厚、接近楷书的特点;但是,有些话还是带着隶书的遗风。漆屏书法正处于隶书向楷书过渡阶段,是北魏罕见的真迹书法。
四柱也是国宝,可能是用来插屏风或者窗帘的。柱子基础呈鼓形,盆盖,方形底座,顶部有圆形千斤顶。底座和底座表面浮雕有精美的纹饰,布满双莲花花瓣,首尾相接的位像一条盘龙穿梭在波涛汹涌的波涛中。底座的四个角上还刻着四个不同姿势的音乐家,如击鼓、弹五弦琵琶、打铃鼓或翩翩起舞。整体造型精致华丽,体现了北魏的英雄特色。
司马金龙墓是他和妻子纪琛的合葬墓。1965年大同博物馆抢救性发掘,明确墓志铭名单证实。墓的形制和内部布局继承了魏晋时期中原的传统,与同时期南朝上层统治阶级的墓葬基本一致,表明当时中国南北文化联系密切。但在大规模的墓葬俑中,出现了大量的骑乘俑,表现出游牧经济和北方民族军队的特点。一些陶俑的特征可能是当时生活在大同的少数民族形象。还有一些文物,如青瓷痰盂、石砚、漆食盒等,具有中原封建士大夫阶层日常生活的典型特征。再加上这幅精美的画和漆屏,足以探究当时中原传统家庭在加入北魏政权后的文化选择。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寻古探源:一件北魏彩画漆屏风的价值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