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绚丽甘肃】陇商乌氏倮:活跃在古丝路的秦代大商人
本篇文章1729字,读完约4分钟
丝绸之路示意图
骆驼铃在一年中的空响起;丝绸之路很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延伸。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丝绸之路,贯穿了甘肃全境,构成了甘肃古代文化中耀眼的篇章。让甘肃人骄傲的是,秦朝的时候,古丝绸之路上活跃着一个大商人——甘肃平凉的伍世茂。他是甘肃省正史记载的第一位大商人,古代甘肃商人的杰出典范,其经营理念影响深远。
本刊特约撰稿人任中
有历史的大商人
吴世沃是战国末期秦国吴氏家族的一员,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秦朝从事民族贸易,通过丝绸和马匹贸易发家致富的大商人。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只列举了十几个大商人。继和子贡之后,吴的罗排名第五。班固的《货殖传》也沿用了司马迁的立场和说法,吴的罗仍居第五。
古丝绸之路全长7000多公里,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其东段从长安出发,经陇东、河西走廊,至玉门关、阳关以西,帕米尔高原、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甘肃丝绸之路属于东段,全长1600多公里,约占古代丝绸之路总长度的五分之一。
事实上,在吴利用丝绸之路进行贸易活动之前,古代丝绸之路就已经存在。但是由于沿途一些部落之间的敌对和不断的战争,古丝绸之路在形成的初期处于断断续续的状态。当时这种渠道的开发利用主要局限于民间。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和文献记载,在俄罗斯阿尔泰巴泽雷克附近发现了12座公元前6世纪的墓葬,其中出土了大量的中国丝织品。可以推断,至少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的丝绸就已经传到了欧洲,这也证明了从那以后,中国和欧洲之间就有了贸易通道,丝绸之路早就有了,只是没有后世那么明确的名称。根据现有文献记载,历史上最早以此渠道进行贸易的商人是秦国大商人——武氏,甘肃平凉人,比张骞早77年发配西域。
吴是县城的名字,他是一个有名的人。乌什县属于秦龙之地,即甘肃平凉北部,宁夏固原南部。据《龙州志》记载,“山高而长,名龙,与龙山、左前河相望,五峰枕于,是秦丰的要塞。秦始皇尝此,以为是秦西门。”历史上是中原通往边塞的主要道路,也是中国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古有“秦斗龙观”之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当时山的六盘山和南龙山的关山绵延数百里,植被茂盛,水资源丰富,草原广阔,为西戎吴门发展畜牧业创造了条件。
古代丝绸之路原本是贸易之路。这条通道上,除了中国的丝绸贸易,还有漆器、瓷器等产品,还有西方的皮毛、琉璃等产品。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和色诺芬多次提到帕提亚人穿着华丽昂贵的米甸服装。所谓“米甸服”,其实就是丝绸做的衣服。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里希特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中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1910年,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中叙古丝绸之路》一书中正式采用了“丝绸之路”这个名称。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中原与西域的交流与联系进一步加强,丝绸之路逐渐畅通,逐渐繁荣。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张骞作为汉代的外交和军事使者,主要是出于军事和外交目的,被朝廷派往西域,加入大月氏攻打匈奴。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当时的汉政府来说,这个通道应该首先是“外交之路”或者“军事之路”,其次才是商旅。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丝绸之路虽然有过几次大起大落,但商路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丝绸之路商旅功能的发现者和使用者主要是商人,吴诗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随着地中海贸易的兴起,国与国之间的商务旅行活动逐渐增多,欧洲人对中国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丝绸面料。客观上,他们需要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通道,而这种需要正是商人“吴士”所发现的。吴仪在这个通道上交易,成为秦国为数不多的大商人之一。秦始皇在访问云忠县时,得知吴仪通过丝绸和马匹贸易致富的消息,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为了给秦帝国开辟更多获取财富的途径,为支撑修长城、建陵等巨额开支打下更坚实的经济基础,这一贸易活动得到了支持和推动。他给予维吾尔人很高的待遇和认可,肯定了维吾尔人在丝绸之路贸易中的历史功绩。据司马迁《史记·货殖》记载,“秦始皇命罗封王,并及时请群臣。”也就是说,他封吴的罗为贵族,可以定期与皇帝见面。
城关区兰林路危房处置完毕后,从11月24日起,106路、33路、75路、139路、130路、136路公交线路将恢复原有运营,由东向西经安定门路口至西关路口,不绕过永昌路、青羊路。
标题:[陇文化]【绚丽甘肃】陇商乌氏倮:活跃在古丝路的秦代大商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