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红色足迹】北上抗日先遣队: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
本篇文章1129字,读完约3分钟
1934年夏,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扩大对华北的侵略,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的国民党军队正在大举进攻苏区腹地。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率领红七军程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立即派遣到闽、浙、皖、赣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以促进抗日救国运动的发展,同时动员和牵制国民党军队包围中央苏区,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
红军北抗日先遣队有三个师,6000多人。荀淮洲是这支军队的首领,乐是政委,曾(后来兵变)是中共中央的代表。1934年7月6日晚,抗日先遣队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福建长汀、大田、尤溪、古口、水口,到达福州市郊。福建国民党当局大为震惊,立即调集重兵追击拦截。抗日先遣队北上作战而去,先迁到冀东,先后攻克罗源县、木阳镇、清远县;后来,9月初,他进入闽北苏区东北的古楼游击区;然后挺进浙西,先后攻陷清湖、常山等城市;然后转向皖赣边界作战,10月下旬进入闽浙赣苏区,在德兴县崇西参加红十军。11月4日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兵团,继续承担抗日先遣队的任务。这支部队的首长是刘畴西,政委是乐华少,红七军团是第十九师,红十军和地方部队是第二十师和第二十一师。此时中共中央已率领中央红军主力撤出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红十军兵团改为坚持在中央苏区作战的中央军区司令部。11月中旬,19师迁至浙皖赣边界。11月18日,鉴于国民党军队对闽、浙、赣苏区的围剿日益严重,中央军区决定红十军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转入外线作战,第十九师协同、穗安、渠县、常山地区创建浙皖根据地。并成立了以方志敏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领导红十军团的行动。
11月下旬,红十军团主力向浙皖推进,12月10日加入皖南汤口地区第19师。这时,国民党军队两个多旅从北向南向塘口推进。14日,红十军团在乌尼关至谭佳桥公路两侧伏击,败仗。第19师师长在淮州受伤身亡。随后,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师、两个旅和一些地方团级防御单位的约二十个团尾随其后。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红十军团为了摆脱敌人,在皖南激战,打了十多次,损失严重。1935年1月中旬转入闽浙赣苏区。进入德兴县岗头村,遭到国民党军队绝对优势兵力的攻击。部队一分为二,主力约两千人,被环玉山区包围。经过7天7夜的顽强战斗,大部分指战员和战士都牺牲了。方志敏和刘畴西在突围时被俘,在南昌英勇牺牲。在参谋长苏瑜和政治部主任刘英的带领下,1000多名先头部队越过封锁,进入闽浙赣苏区。改组后,形成了500多个红军前进师。之后,前进师在苏羽老师和政委刘英的领导下,向浙南转移,开辟了浙南游击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虽然失败,但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促进了群众抗日救国运动的发展,与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相协调。(这份报纸是袁媛组织的)
标题:[陇文化]【红色足迹】北上抗日先遣队: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