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不文明现象让人忧 如何走出公德困境?
本篇文章2818字,读完约7分钟
2016年春运热潮的帷幕已经拉开。图为志愿者在北京西站前广场为乘客服务,倡导文明出行。新华社
随着春节的临近,上亿人进入了“春运高峰”周期。在浩浩荡荡的返乡大军和行进人群中,各种不和谐的“小事”再次爆发:“中国式过马路”,在火车上抢座位,用酒店毛巾擦鞋...
每逢节假日,与节日气氛相悖的不文明事件总是抢头条,一次次折磨着中国人脆弱的公德意识。不仅如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样的事件已经越洋出国了:中国游客在泰国航班上大吵大闹,在埃及寺庙里涂鸦,在欧洲殴打便利店店员...有网友高喊“丢人丢国外了”,国际媒体开始讨论:中国人的文明素质能和gdp同时增长吗?
中国是否面临公共道德危机?应该如何看待公共生活中共存的“丑”与“美”?如何塑造国人的公德意识和良好形象?就此进行了采访。
1现状:不文明现象令人担忧
“去年,因为台风天气,火车晚点了。有些乘客不听任何解释,就围着我们,指责诽谤。有人打人,有人用安全锤砸破窗户,有人直接把票掉在我身上。脸上。”说起游客的各种不文明行为,关淼还是心有余悸。
关淼是京沪高铁g13列车总指挥。自2007年以来,她一直在研究京沪铁路的大动脉。从普通汽车和动车到高速列车,关淼见证了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中华文明品质的一点一滴变化。
“现在大部分乘客都能自觉维护车内公共秩序,但还是会有不太注意的人。比如不戴耳机看视频听歌,声音特别大;穿鞋直接踩座椅和小桌子;让孩子们在过道里吵闹玩耍。”关淼列举了游客的各种不文明行为。
作为首都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王女士也有类似的烦恼:有的读者大声喧哗,吃喝玩乐,随意在书上画画...
“总有一些读者不按照阅读顺序来,真的很头疼。”面对,王晶晶无奈地摇摇头。“桌子上有‘不尴尬’的标志。我还特意提醒我说话要轻一点,但他打电话的语气还是那么高。”
如今,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地寻求提高生活质量,旅游和休闲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娱乐形式。据统计,2015年,中国接待国内游客近40亿人次,接待出境游客1.2亿人次。随着“旅游热”,不文明旅游不断暴露。有学者把不文明旅游概括为“五不”:不整洁、不卫生、不懂礼仪、不遵守秩序、不遵守法律法规。
2.原因:传统模式难以解决公共道德问题
"我国最缺乏的人也处于公共道德的一端."一百多年前,梁启超敏锐地指出了中国公德缺失的问题。
100多年后,麻烦依然存在,甚至影响到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为什么公德缺失会成为一种痼疾?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倪认为,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道德规范是以家庭为基础,以强调私德为主要特征的,而社会道德的内容相对贫乏,这与我国传统社会结构有一定关系。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打破传统血缘的狭隘视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合作和交流关系。必然会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从农村走向城市。如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道德规范仍在建设和培育过程中。”倪苏祥说。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万俊人也表示,现代社会是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传统的家庭式、乡土式或特殊群体式的“熟人式”道德伦理已无法应对日益开放的公共道德。只有在健全的现代法律秩序和现代社会公共价值观的基础上,公共道德才能获得广泛的价值认同,形成引领社会发展的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的特别研究员刘思敏研究了不文明旅游现象,并得出结论,人们最有可能在两种情况下失去行为——一是在闲暇时释放压力和放松,二是脱离他们生活和熟悉的群体或习惯。"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正好符合这两种情况."
3.解释:极端情况并不代表整体文化水平
“近年来出现的不文明行为表明,仁中的公共道德建设任重道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正面临严重的‘公共道德危机’。”倪说,总的来说,人们的文明意识在不断提高:“如果你在这段时间去车站和码头,你肯定会看到不文明的行为,但你也会发现有很多乘客互相帮助和理解。可以说,真善美无处不在;自觉遵守当地风俗习惯的游客越来越多。”
为什么大众有世界不老的印象?按照倪的分析,一方面,公德是一种国家道德标准,内容简单易行。如果不做,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导致底线伦理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对一些负面事件敏感,传播迅速,很容易引起公众的注意。
“不文明的旅游行为要具体分析。有的是无意的错误,游客把自己的坏习惯带入公共领域;有的是游客不了解旅游地的风俗习惯造成的;还有一种更糟糕的情况,就是故意做游客素质低的事情,但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CYTS质量监督与合规部主任李光表示。
在万俊人看来,中国正处于加速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公共道德领域呈现出“摸着地球”和“令人震惊”的两极状态,“最美丽”的人物层出不穷,“最糟糕”的事件时有发生。
“对公共道德现状的分析和评价必须基于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时代背景和基本社会结构。武断地做出好的和坏的判断是没有说服力和不负责任的。”万俊人强调。
4.解散:教育与法治并重
“阿姨,对不起,我爷爷错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因为爷爷侮辱他,郑重的向公交车司机道歉,司机感动的流下了眼泪。前不久,河南郑州97路公交车上发生了一幕,在网上流传,感动了很多人。
“小姑娘的行为说明,公德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同时,根据社会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有必要实施全方位、全覆盖的公共道德教育。”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晓曦说。
“除了加强公共道德教育,我们还应该完善法治。首先要明确公民在法律上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其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推进社会道德建设。”倪表示,鉴于一些法律难以实施,不道德行为“死灰复燃”,在加强执法的同时,可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将不文明行为记录在档案中,并与升学、就业、经商等挂钩。,这样不道德的人才能在社会上“行走”。
事实上,相关措施已经逐步实施。2015年4月,《游客不文明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目前已有4批16名游客被列入“黑名单”;2015年8月,深圳交警发布首个行人出行征信报告,闯红灯行为将影响个人征信记录。
倪苏祥还指出,加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社会服务,也是公共道德建设的必要环节。如配置更多分类垃圾桶、改善道路规划建设、改造社区环境等。,能在人们的行为中起主导作用,有效避免不文明现象。
关淼还记得,几年前京沪线上刚开通动车组的时候,火车上时不时会发生乘客抽烟的事情。“现在我们的服务措施不断完善,宣传力度加大,处罚力度也到位了,所以乘客基本不会在高铁车厢内吸烟。相信未来乘客的文明程度会越来越高。”(本报记者崔琳)
纪律,责任,基层,震撼,“四个形式”,“重点少数”,全覆盖,永远上路……1月25日,甘肃省纪委第十二届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兰州召开。全会为今年的工作确定了什么样的“任务书”?今年反腐工作的重点是什么?省纪委梳理出八个关键词。
标题:[陇文化]不文明现象让人忧 如何走出公德困境?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