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2015年度《光明书榜》:《晚明大变局》等上榜
本篇文章3143字,读完约8分钟
●《抗日战争》(全三卷)(王树增人民文学出版社)
●推荐人:孙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
用雄壮的笔法和诗人的情怀回顾抗战八年的历史,王树增找到了一种全景的精神表达。抗日战争写得好。东亚的历史,欧美的战云,不屈的中华民族,以一种大胆而悲壮的语句,构成了一部神奇的交响曲。
作者在历史场景中内化生活,为无数民族的灵魂歌起舞。在这里,我们不再只从单一的角度看历史,而是从中国看世界。法西斯主义的起源,帝国主义的逻辑,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反抗精神都有丰富的描述。写一个正面战场不隐藏细节;在后方讲抗日战争,显示了人民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偏心,不夸张,不矫情。平原有浪,波折中有静念。穿梭于复杂的往事之间,充满了悲伤。人是生动的,事是现实的,人是感性的。
抗日战争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用人类的良知来处理许多历史问题。军事形式,政党政治,民族伦理,民族精神,世界主义...涉及领袖、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普通士兵,杂而不乱,轻松轻松。
作者善于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用作家的灵动之笔敲开历史紧锁的大门,探询远方的灵魂。重要的是作者一直在使命感中寻找民族文化的闪光点。从卢沟桥到台儿庄,从延安到太行山,人多珠黄的人生,有着一般史书所没有的情感纠葛,又不失学术严谨。这种非虚构写作,通过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使一段血淋淋的历史被激活,给人一种立体的感觉。而中华民族最宝贵的韧性精神也可以在这里得到升华。
2.展现历史人物的无限光芒
●《守望天山:杨增新与现代新疆》(杨威,新疆人民出版社)
●推荐人:杨平(中国书评学会副会长)
一位执掌新疆17年的危机时期主管新疆的省级官员,以德服人,平等对待各族,用智慧动员各族管理发展,确保新疆不亏。这就是杨增新,民国时期新疆第一任行政长官,开启了新疆现代化之路。
《守望天山——杨增新与近代新疆》是研究杨增新与新疆治理的一部巨著。本文以文献为指导,采用田野调查、考证分析、叙述和历史回顾等方法,对杨增新治疆的成败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作者对近百年历史时期空史料的精细分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所留下的无限光明。
人有使命才能有成就。杨增新以“不要把新疆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为执政座右铭,执政17年。第一,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决不动摇。杨增新在新疆执政期间,清帝国和俄国政权崩溃,内忧外患。他禁止外国人在新疆传教,甚至禁止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一方面坚决打击新疆独立势力,另一方面在蒙古、哈萨克等民族的支持下,阿勒泰被纳入新疆进行建制,使中国保持了六分之一的领土完整。
二是关注民生,开发荒地,利用水资源,开发资源,普及教育,维护新疆稳定发展。在杨信的报告和指示中,有许多关注民生、杜绝腐败的感人指示,让各族人民安居乐业。
第三,各民族待遇平等,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各民族,强调各民族的共同点,以“知耻、知礼、知义”为座右铭教育人民,让中华文化精神成为各民族的共识,形成各民族同舟共济的和谐景象。
作为一个乱世的省官,心中有国,一心为民。他的事迹值得尊敬,千古流传,激励后人。
3.从“大变”的角度看明末历史
●《明末巨变》(范书志中华书局)
●推荐人:朱晓峰(阅读杂志执行主编)
范书志先生研究明史半个世纪,致力于晚明史研究二十余年。《晚明史》是范先生研究晚明历史的一部力作,已于2003年出版。大约在《晚明史》出版的同时,范先生开始从“大变”的角度来看待晚明史。
这本书《晚明巨变》的突出特点是从全球化的大格局来观察中国历史,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中国历史的内部,于是两种“纵横交错”的目光最终确定了《晚明巨变》惊心动魄的历史图景。这本书表明,晚明的社会剧变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全球化开始成型。明朝旧的“禁海贡”制度已经被突破,开始涉足全球贸易网络。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受到欧洲人的青睐,中国在明末不知不觉中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在//之前,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城镇商品市场的繁荣,进而开启了思想界的启蒙时代。王阳明心学解放了读者的思想,创造了文人结社和思想自由的新气象。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比如徐光启,出现了。由此,该书认为,“明末巨变”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晚清以后中国社会“三千年巨变”的思想文化潜在源头。
这本书着重于晚明历史的六个方面。前三个方面偏向经济,后三个方面侧重思想文化。它揭示了明末“巨变”的两大主题,即“对外开放”和“解放思想”。范先生说,他把明末的历史写成了现代史。回顾晚明历史上的“巨变”,他不仅重新评价晚明历史,而且希望激发人们对近现代历史的思考。嗯,嗯,嗯?读者能看清楚。
4.低头看模糊的灌木丛
●《秩序的沦丧: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plus] timothy brook译自潘岷商务印书馆)
●推荐人:詹(原国家图书馆馆长)
在众多的抗日战争史书籍中,《失序》是一部小说作品。它摒弃历史作品中常见的宏大叙事模式,不写抗战主战场,转录沦陷区的“维护会”或“自治会”,着重描写小人物,甚至是生活在沦陷区的模糊人物。
本书以1937年冬至1938年春、夏抗战初期的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崇明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沦陷区县以下基层政权组织建立过程中的各种人物,尤其是与日本人“合作”的中国地方领导人,描述了他们的生活,试图解释他们与敌人合作的模糊意图和不可知结果。“历史研究者无法塑造道德原则和创造道德知识。”他的任务是更加关注个人做出选择的历史情境,“将事件还原到不可预测、不确定的状态”,以及“问为什么有些中国人选择与日本人合作”。基于这种历史观,作者并不是简单地谴责道德沦丧的“合作者”的贪婪和卖国行为,而是以一种同情的理解态度,既记录了他们贪财的心理和破坏的影响,也记录了他们没有贪婪动机和破坏性后果的合作行为。
正如译者所说,近期二战史研究的热点话题是二战期间与占领者合作的政权、组织和个人。对小人物的研究也是近年来历史研究的一个趋势。这本书正好对应了历史研究的这两个新动向,弥补了抗战史研究中宏大叙事的不足,丰富了抗战史。
但这本书描述和分析的是“合作者”,即中国人普遍厌恶的汉奸,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声音,甚至愤怒。就像这本书出版很正常,学术界争论也很正常。
5.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环境史
●《大象撤退:中国环境史》(梅学勤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英文]易茂科)
●推荐人:邹(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光看一个书名就让人感兴趣。大象是怎么从中原消失到南方的?这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据易茂科说,周朝时,大象已经从豫北撤退到淮河北岸。但更深层次的比喻是,大象的退缩反映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被打破。英国学者易茂科的《大象的撤退:中国环境史》被认为是西方学者撰写中国环境史的奠基之作。在当代中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阅读国外学者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可能会给我们不同的启示。
易茂科通过大象的迁徙暗示了整个中国古代环境的变化和趋势。看完这本书,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中国的“环境史”,也让我们深刻地思考:大象为什么要一步一步地退出中原?中国千年农业文明无疑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成就,但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发展背后,巨大的代价是什么?
《时间与空的大跃进》、多方面写作方法的综合、内外角度的比较,是人们读后留下的鲜明特色。
今天,面对我们为发展付出的现实环境代价,如何才能“让大象停止后退”?这可能是我们读这本书时最希望的。培养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唤醒我们保护自然的意识,重新发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发展才能真正具有目的性关怀。
[1][2]下页
Gan
Su
Day
Report
Micro
Letter
Su
Wei
Xin
Min
Sheng
3
1
5
省人大常委会
标题:[陇文化]2015年度《光明书榜》:《晚明大变局》等上榜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