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互联网时代:多维对话 培厚文化土层
本篇文章1568字,读完约4分钟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从现实、历史、信仰等多个维度确认彼此的社会联系,让我们的文化情怀踏上真正的土地
2015年,从大众文化到严肃文学,从电影屏幕到手机阅读,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文化活动叠加到当代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图景。今年市场有所上涨,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400亿元;也有突破性的成绩。刘的《三体》首次获得雨果奖。有一次久违的重逢,余秀华和汪国真让诗歌重新走向大众,带给人们走过烦恼的力量;当然也不乏争议。花木兰的小品和各种“舆论反转剧”背后的观念之争,让人看到了观念领域的不同。
无论后人如何书写2015年的文化现象,都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那就是文化生产与互联网思维的深度融合。《大圣归来》和《败者先生再见》向人们展示了网络口碑营销的力量。虽然《烈火涅槃》等一批“互联网ip剧”大行其道,但也说明网络文化已经开始有了超越“粉丝经济”的市场逻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领域的“互联网加”时代即将到来,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市场借助大数据进行定位,市场被互联网营销和资本运营所占据,气候逐渐明显。
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创造了新的文化模式。随着文化生产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更多“生于互联网”的好作品将进入主流市场和普通人的生活,从而丰富时代的文化土壤。在过去,互联网文化产业只有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空.虽然有250多万互联网作者,10万通过创作获得经济利益的作者,以及日更新量超过1.5亿字的文学网站,但它们并不能改变人们对互联网文化“土浅质厚”的印象,因为它长期缺乏与产品数量的匹配。然而,改变就在眼前。未来,互联网有望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文化制造商,而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分销中心。
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新的文化时代的到来。对于网络文化的改变,要有“正确的打开方式”。我们不仅要看到它所释放的文化生产力目前仍然是无序的,而且要看到它的成长和活力。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正在将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领域变成一条真正能够容纳文化多样性的“长尾”。过去只能被忽略的普通个体,有着被历史铭记的表情。
文化多样性、分享精神等价值理想是互联网带给这个时代的礼物。但是,它不仅给了每个人被时代注意的可能性,也使人容易丧失主体性。作家博尔赫斯曾经说过,如果有天堂,那一定像一个图书馆。但是,他也暗示,让一本书“消失”的最好方法是把它藏在图书馆里。其实互联网虽然包容性极强,但不会自动增长多样性。很多文化作品穿着时尚、网络等等,因为没有文化思维的更新,只能给人错位时代、不伦不类的感觉。比如有人指出,国产都市剧一点都不时尚,因为核心问题总是停留在家庭伦理层面,很少真正关注都市人的职业生活。
网络时代带来了虚拟的文化生活,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实、历史、信仰等维度去确认彼此的社会联系,让我们的文化情怀踩在现实上。2015年的几起争议事件深刻证明了这一点。北京朝阳区的“仁波切”堆积如山,暗示灵魂生命没有得到重视;戏说花木兰引发的争议,并没有深入到历史传统。这种味道也提醒我们,要清除文化表面的浮冰,深入热点背后的社会状况、舆论和世人的内心,让新的文化形态真正成为深入人心的力量。
想要就要先给。要激活网络文化的强大创造力,可以积极整合,以建设性的方式寻求创造,培育其“文化土壤层”。以新的态度和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在各个层面展开对话,大家拾柴,让网络时代有机会孕育出孔子、但丁、莎士比亚等文化精神的“大评论家”。
(这一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31日05版)
——西部商报12月29日(李阳)经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主任会议于2015年12月15日批准,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明确了2016年立法规划,其中纳入了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
标题:[陇文化]互联网时代:多维对话 培厚文化土层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