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中国当代艺术重度"缺血"? 业内:厨师都来跨界创作
傅文俊(中国),后工业时代的摄影器材
原弓(中国),屠集计划痕迹概念装置
娜塔莎·萨德尔(德国),可变尺寸多媒体设备
一周前,在广东美术馆开幕的第一届亚洲双年展和第五届广州三年展,让人摸不着头脑。面对以装置和图像为绝对主角的展品,许多以展览为乐的游客表示无法欣赏。事实上,如果没有两位主要策展人的热情介绍,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很难理解来自17个国家的艺术家创作的近50组作品。
“无法理解”的当代艺术卡在哪里?
“这是什么鬼!”
游客变得
发现皇帝新衣的孩子们
"在美术馆门口放一个水稻种植园是什么意思?"
“艺术是神秘的。让你明白,也叫艺术?”
广粤美术馆入口处的概念装置作品《周公屠集平面痕迹》呈梯田状分布,种植的苗木高约89 cm。开幕式第一天,几个年轻人笑着笑着冲进博物馆,连作品的标题都没看一眼。
在展厅里,中国艺术家傅文俊创作的装置作品《后工业时代》占据了很大的面积,五个直径两米多的巨大轮子非常震撼。“废弃的轮子也能进房间,我醉了。”艾米利用周末在美术馆体验艺术,她一次又一次地向同伴表达自己的不理解。当艾米看到德国艺术家娜塔莎·萨德尔的《可变尺寸》时,她彻底“跪下”。这是一组发声装置:一个普通的黑色行李箱,伸出的拉杆压在一个矿泉水瓶上,水瓶被行李箱反复机械碰撞,发出声音,然后通过八声道扬声器系统放大播放。“我真的看不懂这种艺术,也不明白为什么东西这么低,还进了亚洲双年展。”艾米是一名“文清”老兵,她最大的乐趣是参观各种美术馆和博物馆。然而,她总是很难理解那些被贴上“先锋”和“当代”标签的作品。原本以为打着“亚洲”旗号的作品会有惊喜,她又失望了。
北京,798森林之冠艺术基金会,约翰·列侬的遗孀和著名先锋艺术家小野洋子的首次个展在北京展出。除了明星般的围观者,她还遭受了“作品难懂”的评价。装置作品“金梯”是小野洋子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展厅中央摆放着小野洋子带来的七个不同形状和材质的金梯,游客带来的金梯散落在四周。“我还是不能理解把现成的产品投放市场的做法。艺术家的作用在哪里?艺术和日常工具有什么区别?”自从听说这个展览,辛小雨去了四次。“我觉得我更像是一种朝圣心态。毕竟我的名字很响亮。”很高兴感受到艺术氛围,她没有太多耐心去读场馆里同样体积水的梯子或者瓶子。“我不是说对艺人不尊重。有时候我就想这是什么鬼!”辛小雨就像《皇帝的新衣》里的孩子,不经意间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普通参观者与当代艺术有差距是可以理解的,但当资深策展人朱琦表达“看多了想吐”的感觉时,人们不禁会觉得问题严重。“有人认为,只是拉几个农民工就此打住,是通过底层主题关注实际问题。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在他看来,当代很多艺术作品都太过肤浅,不仅主题和题材重复,手法也太过简单,要么是充分利用变形能力,要么就是把好人变成歪瓜裂枣。“这种东西看不懂很正常,别看了。”
从早年的“先锋”、“前卫”到今天的“当代”,艺术几乎成了一个篮子,过去的一切都可以填满。但是好像离人越来越远了,太远了,无法理解。
著名收藏家郭庆祥说:“许多当代艺术作品脱离了艺术的本质,作品中的观念性东西超越了艺术的内容。他们似乎已经“承担”了社会或政治的关键责任。有的画家成了‘思想者’和‘社会批评家’,忘记了自己创造新的视觉表达的目标,放弃了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健忘的作品受到质疑也就不足为奇了。”
“比好看的画低吗?”
艺术家很难传达他们的思想
难以理解的装置作品《后工业时代》的创作者傅文俊感到愤愤不平。他这样解释自己作品的寓意:车轮代表着滚滚向前的时代,它不仅是发展的象征,还具有碾压的力量。“周围的影像内容通过与轮胎的结合再现了城市的变化。我想提醒人们思考一下,在后工业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生活。”他还很不情愿地指出,“很多人不想在作品前多停留几分钟。当他们看到自己不是特别好看和有趣的时候,就赶紧离开。他们实际上并不打算真正碰我的作品。”
廖沈东对傅文俊的说法印象深刻。“国外总有人问我应该去哪个美术馆看中国当代艺术?我说这种地方几乎没有,北京798是选项。”廖东,在英国学习当代艺术多年,现在在中国发展。她认为参观者对当代艺术关注不够,有一定的责任。“乍一看,798熙熙攘攘,人们对当代艺术的热情很高。但是当你走进任何一个展厅,你能看到多少人在认真看展览呢?”她说她不止一次在展厅里,看到一起看展览的朋友一边用手机拍那些作品,一边大声聊着以后去哪里吃饭。
“当代艺术本来就来源于大众生活,大众完全可以理解。”常年在宋庄的李先亭,享有“中国当代艺术教父”的称号,其画作屡创新高的当代艺术f4(张晓刚、王光义、方力军、岳敏君)都得益于他的早期引进。他极力解释当代艺术,“要欣赏艺术作品,你不必理解他创作了什么,只需感受艺术家在作品中留下的情感。”在他看来,今天的中国人对艺术的定位,还是停留在六七十年前的旧视野里,就是“画出非常相似的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的艺术观念长期停滞不前,在西方那样完整的博物馆体系下,人们随时看不到新的艺术,对艺术变化的线索也没有大致的把握。
正因为这种断层,人们在欣赏艺术品时习惯性地问自己“画的是什么”,然后把“栩栩如生”作为一件作品的评价标准。这种方式被李宪庭定义为“审美惯性”。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主任尤杨也说:“尽管有那些抽象的、概念性的作品,但即使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也不意味着你活着看到了画面中的人物和风景,这意味着你理解了它。有时作者把他想说的“话”藏在作品后面。如果不能理解表达的时代,不能理解生活的体验,那还是不能理解。”
两年前,美籍华人艺术家谢德清在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表演行为艺术。“你能说它比那些漂亮的画低吗?这种再现上班族痛苦的现实关怀,就是当代艺术的态度,”湖北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生刘闯说,大四的时候,他就立志于创作装置和影像,这几年一直关注城市变化和城市化的问题。不过他也承认,虽然北漂了十几年,参加过很多展览,但是并没有赚到什么钱,因为798附近的房租又涨了,前几天还要搬到更远的黑桥。
李显庭现在特别关注遭受经济压力的年轻艺术家。“对于受过训练的人来说,画出受公众欢迎的作品并不难。但他们放弃这一点,只是想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外界。”但他也承认,因为当代艺术没有天然的门槛,似乎任何人都可以创作,而在目前的商业大潮中,投机者必然会进来,催生出大量的劣质作品。
798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高级策展人兼负责人夏季风认为,缺乏展览也是一个问题,这导致游客与当代艺术之间的疏离。“艺术家除了创作之外,还应该在经典阅读和认可上努力,而不是指责游客缺乏素养。”目前很多展会的宣传文本总是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语言来描述和评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陈家瑛自称艺术上的“过街人”,他特别希望艺术评论家能抽出点精力,找出作品中抓不住的东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人们。
“艺术匆匆,就让艺术多飞一会儿吧。”夏季风说,毕竟,艺术是一种休闲的东西。只有在解决了住房、就业、吃饭等诸多实际问题之后,人们才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尝试拥抱它,而不仅仅是成为看热闹的对象。
“传统文化可能会提供一种可能性……”
当代艺术已经严重“缺血”
朱琦曾经写过一篇专题文章,总结了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几个奇怪现象。比如“拼贴”、“复制”和各种“挪用”。什么是“拼贴”,就是先在电脑里组合,或者输出成概念摄影,或者把电脑效果图画成油画。一些没有写实技巧的画家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画得很像。具体方法是让枪手画,或者用幻灯片把图像投射到画布上,勾勒出来,一个个填充。
更让他不满的是各种“挪用”。他笑着说,杜尚、达芬奇、德拉克洛瓦这几个人上辈子一定欠了中国人很多人情,因为他们的代表作《小便池》、《最后的晚餐》、《自由引导人民》在中国几乎都是“挪用”的,60后用完,70后用,现在90后才开始用。“似乎只有利用这些符号,我们才能迅速登上当代艺术的快车,然后去各个地方展览或拍摄。”
著名策展人顾振清对此态度较为温和。他认为,原本是舶来品的当代艺术,一开始有西方的痕迹是正常的,但不能总像断奶的孩子。他更担心的不是作品中的西方品牌,而是一些人在创作时发展出来的所谓西方情结。他这样描述:“他们似乎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对中国人说什么,如果他们渴望这样做,他们就会制造出口产品。”
“在过去的两年里,文学界和电影界开始流行知识产权热。你不觉得这些是艺术界的其他人吗?”在刘闯看来,不考虑自己,一味想着挪用那些成功的经典符号,其实反映了当代艺术的严重“缺血”,当代艺术几乎没有门槛。现在连搞it编程的大厨都进来了,以跨界创作著称。没有任何储备能玩什么花样?”刘闯说,虽然现在很多人认为当代艺术不追求视觉美,但它毕竟有自己独立的语言体系。如果没有专门的学习,它只能自言自语。
但著名油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前主席靳尚谊认为,这种倾向与理论家夸大艺术创作者的个人作用有关,“比如谁有个性,谁就有创造力。其实性格和风格是最后才说的,全世界都没有。西方理论是艺术家创作作品,理论家总结研究,根据社会发展阶段提出个人的作用。在中国完全不是。一是格调和个性被拉高,西方流派被抬高,传统的东西被拼命贬低。”
有趣的是,一些千方百计摆脱传统的艺术家,现在又回到传统,在中国经典中寻找素材。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吕首先学习了“民间艺术”,并实践了剪纸的独特技艺。后来,他坐上了“当代艺术”的时代快车,成为“85艺术潮流”的代表艺术家。然而,如今他更愿意从传统中寻求创作灵感。
“有人说我在回头看。其实我觉得重要的是你什么都没看到。当我们还没看到什么的时候,就觉得回头看不好,没有意义。”他说,当他学得很深,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时,他觉得浮在表面的五颜六色的奇怪的形状并不重要。在他看来,传统艺术的灵性更纯粹,不像当代艺术的物化,越来越重要。“这些都是让当代艺术感到羞耻的事情。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研究让我知道当代艺术应该做哪些更积极的事情。”
巧合的是,当代艺术f4成员之一张晓刚也打算向传统靠拢。比如他的新书《红梅》,选择了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象征——梅花。虽然他的“标准影像”系列已经为很多人所熟悉,但他不想就此止步。在他看来,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到今天,有很多争议,往往是“鸡鸭讲”。“传统文化可能会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它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从这里寻找灵感,也许游客更有可能找到诠释的方法。”他说他还是保持每天看书的习惯,刺激自己思考。“在当今时代,艺术家没有时间思考。”
环
这些年中国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主要指当代艺术,即具有现代精神和现代语言的艺术。总的来说,中国当代艺术始于改革开放后,由大陆艺术家发起,结合西方现代艺术和20世纪当代艺术创作方法,以油画、图像、装置和行为为载体,集中于中国现实的艺术创作。与以前的传统体验艺术相比,它更注重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干预。
◆明星艺术展
1979年9月26日,几个年轻人把他们的画挂在中国国家美术馆东侧小花园的铁栅栏外。展出的作品有的圆明园三部曲和屈的黑白水墨画。他们的绘画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受到西方技法和思想影响的作品,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参观。正是这次展览拉开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序幕。艺术理论家们评论说,它“从政治批判意识、启蒙精神追求和形式艺术探索三个方面拉开了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序幕”。
◆85新潮
1985年前后,随着西方现代主义哲学和艺术理论的涌入,一场活跃的艺术新潮群体运动在全国各地展开。这些不同的艺术群体都采用西方现代哲学作为自己的创作理念,在当时被视为“时尚”。从黑格尔到尼采,从柏格森到萨特,几乎所有的西方艺术和哲学理论都能找到相应的群体。
“如果我们把顾文达、黄永平、王光义等人读过的书列个清单,那就太神奇了。他们几乎每个人都读过弗洛伊德、萨特、加缪等人的作品。”李先亭说,西方的“现成产品”一夜之间成了艺术家的最爱。
◆人体艺术展
虽然人体素描课在文革结束后不久就恢复了,但1988年12月22日,由中央美院油画系老师靳尚谊、杨飞云、孟鲁丁、于宏等举办的“油画人体艺术展”,却带来了一种突破大众审美禁忌的轰动。很多来参观的人都是瞎了眼的,因为没有美术知识,有的人感觉进了澡堂。然而,公众对展览非常热情。约22万人涌入中国国家美术馆,参加中国首次人体专题展览。
说明随着各种艺术思潮的引入,中国当代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上已经不再前卫,比如画裸体画、造型裸体画,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新世纪
进入2000年后,当代艺术作为思想解放运动的一部分,开始面临资本和市场的压力。2006年,世界顶级拍卖公司苏富比在纽约首次举办了“中国当代特殊艺术”拍卖会。张晓刚、方力军、岳敏君和王光义被评为“f4”,因为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卖得很高。在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化的同时,它也与资本有着更多的纠葛。(陈涛)
——西商日报,12月14日(李阳)据甘肃联政。com,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从2015年12月初起,省委三个检查组先后进驻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甘肃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和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专项检查。
标题:[陇文化]中国当代艺术重度"缺血"? 业内:厨师都来跨界创作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