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从IP“热”反思影视产业原创力的衰竭与重建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思维和资本对传统影视创作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与现代、资本与艺术不断碰撞,影视文艺的价值亟待重构。从现在开始,本版推出一系列题为《在‘互联网+’时代重构影视文学价值》的文章,邀请专家学者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2015年底,影视业关于ip的争论再次达到高潮,阿里巴巴影业副总裁徐远翔发表了“为作家指明一生的路”的言论,成为许多作家的攻击目标。知识产权最初是指各种智力创造,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和设计。但在目前的中国影视行业,ip主要指向文学小说,尤其是网络文学小说。近年来,随着《后妃入宫》等改编自网络小说的影视作品在市场上的成功,ip影视剧的创作已经失控,出现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品,如《为什么笙箫默》《左耳》《万物生长》《盗墓笔记》《烈火涅槃》《致青春我们终将逝去》。知识产权版权的销售越来越繁荣,购买价格像几何产品一样上涨,有的甚至超过了2000万元的天价。据统计,2016年已知的ip剧多达34部,同比增长127%。值得深思的是,虽然ip的概念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会像现在的中国影视行业一样追求ip,甚至达到疯狂的程度。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国影视行业的深层次问题,迫切需要从业者的反思和整改。
“互联网+”时代
商业思维推动知识产权适应热
近年来,网络剧的发展呈现井喷趋势。2007年至2013年的7年间,中国只制作了169部网剧和2345集;2014年,一年制作205部网剧,2918集;截至2015年9月,网剧247部,4445集。2007年到2011年,一部网剧的平均制作成本只有每分钟600元左右。2014年,平均生产成本达到每分钟1.5万元。2015年,随着超级剧的诞生,平均制作成本提高到每分钟3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少拍摄了5部投资5000万到上亿元的“超级网剧”。在众多网剧中,ip剧尤为突出。比如爱奇艺从《盗墓笔记》的付费观看模式开始,截止12月1日,其vip用户已达1000万。节目上线仅22小时,网络播放量突破1亿,点播量突破20亿次。ip的高人气,保证了网络平台上ip剧的高点击率,带来了广告和付费的巨大利润。在利益的引导下,关系密切的网剧、网络小说一拍即合,寻求共同利益。随着网剧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网剧制作人加入了知识产权的战斗,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知识产权的虚拟之火。
2015年电视剧播出平台由“一剧四星”改为“一剧二星”,并没有提高电视台的购买价格。供需的严峻现实给生产行业带来了考验。而视频网站凭借自身的延续性和开帧观看模式,成为电视剧播出的生力军,充当缓解资金压力的“第三颗星”。ip剧《烈火涅槃》平均电视收视率不到1,而网络播放量超过82亿,每日最高播放量超过4亿。视频网站平台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作为视频网站的主要受众,网络学生对知识产权情有独钟,对知识产权电视剧的点击率很高。如点击率排名前三的《涅槃之火》《华》《云中之歌》都是改编自ip的作品。这些数据已经成为影视投资者决策的关键依据,对视频网站购买剧的资金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了迎合这种趋势,影视制作公司纷纷投资购买和制作ip影视剧。2016年,乐视、爱奇艺、腾讯、何仪(优图)将推出《翻译官》、《金艺夜行》、《毕业季》、《小别离》、《朱仙清云志》、《幻城》、《锦绣未央》。秦时明月、Love O2O等ip剧甚至投入了3亿多,说白了,ip之争与视频平台的崛起、网剧的盛行、大数据的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创意行为,而是一个与“互联网加”时代影视行业运营相关的商业营销行为。
原始能力衰竭
电影和电视行业更喜欢知识产权来借用故事
影视行业知识产权热的深层原因是行业对原创发展不够重视,导致原创能力下降。原创作为影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仅是对现有故事模式和技术方法的颠覆,也是对新故事价值的发现和重塑,更是隐藏在艺术形式背后的人类艺术审美共性和共同规律的多维拓展。近年来,文艺创作尤其是影视创作出现了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出现了“高原”和“高峰”。机械化生产、快餐消费、抄袭翻拍大行其道,猎艳色情横行,雷剧烂片屡禁不止,低智商高价值作品横行,违背史实掩盖现实,以哗众取宠的媚俗气质吸引资本绑架市场。在现实题材的创作上,很多影视剧脱离生活现实,沉迷于婆媳、职场争斗、多角度恋爱等重复的叙事套路,同质化现象严重。一些作家的创作理念已经走到了死胡同。他们放弃生活的真实表达,津津乐道虚假浮华的生活,使得影视产品成为商品流水线上的娱乐产品,千篇一律,缺乏新意。观众越来越不愿意为这个无聊的空·霍尔故事付费,这促使电影和电视行业的投资者瞄准具有多样化故事类型的小说资源。
资本太狂热了
文化秩序亟待扭转和整顿
网络小说的版权已经被炒到天价,专业编剧的报酬势必被压榨。对于版权付出较高的项目,一般很难以同样的成本聘请到一流的编剧进行改编,极大影响了ip电视剧的质量。Ip热也使得玄幻、玄幻、魔幻等网络小说主题成为影视创作中的流行标签。各种带有“幻觉”的影视作品都有一个空时代的背景框架。故事被马束缚,严重脱离现实,缺乏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这类影视剧的出现,必然会影响到影视创作的整体质量和未来走向。不仅如此,当资本过于偏向互联网大数据支撑、以商业炒作著称的网络小说的ip时,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将成为时代文艺的替代品,编剧的原创性也必然被非理性地挤出。
资本顺势而为,相信弱肉强食。但是,毕竟思想感情是不能被冰冷的数字和金钱所取代的。毕竟影视剧不是淘宝店铺的普通消费品,而是有情感温度的艺术品。艺术探索和商业逐利如果在创作中本末倒置,艺术将黯然失色,影视剧将成为网络粉丝经济的附庸和娱乐时代的赚钱工具。试想,一旦被资本绑架的文艺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流,创作者被虚无缥缈的现实和人性的表达迷住,那么艺术和思想就会面临严重的危机,文化秩序必然陷入混乱。到那时,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将何去何从?民族文化复兴何去何从?
ip和原创的争论,只是关于是否坚持故事中创作者的独立人格和思想深度。人类的思想需要传承,不是按照人的意见去克隆,而是通过具有独立人格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必须存在于有意义的故事中,包含在人性的深度和温度的情节中。对于影视创作来说,知识产权改编和原创都需要持续的艺术创造力。希望ip热的冷思考能矫正影视行业的不正之风,激发编剧的原创动力,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中国故事。(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系戏剧电影学院副教授赵辉)
标题:[陇文化]从IP“热”反思影视产业原创力的衰竭与重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