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挹江门"最神秘抗战遗迹":城墙中暗道不知通向何方
本篇文章1422字,读完约4分钟
一江门城墙下的黑暗城堡。
日军保卫战结束后,拆除了中国守军的防御工事。
离开清凉门,继续向北,我们来到了“战记——南京城墙抗战遗迹”的最后一站——一江门。保卫战结束,中国军民撤离南京准备渡河时,大部分集中在一江门,与日军激烈交火。今天,一江门的墙上有战斗和碉堡射击孔留下的弹痕。此外,城墙上还有一条深不可测的隧道,堪称“抗战最神秘的遗迹”。
扬子晚报张克
照片由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提供
答:祁江门的开与下关的崛起有关
清末民初,南京下关地区逐渐崛起,成为最具活力的商埠。为了方便商旅,1921年(民国10年),城墙被剖开,修建了单孔城门。主持工程的江苏省民政厅厅长韩是泰州人,泰州古称海陵门。
1928年7月(民国17年),国民政府将海陵门改名为“一江门”。1929年,为准备孙中山先生的丰安大典,将单孔城门改造成三孔多跨的复门。一江门也被称为南京城墙上第一座三孔城门。同年4月,国家考试院院长戴题词“义江门”。
在老南京人眼里,一江门就是下关的代名词。因为一江门的开通,中山码头和南京西站的建设,下关成为了南京内外和江南北部的交通咽喉。
日军在弋江门举行所谓的“入城式”。
b混乱的撤退造成大量军民伤亡
然而,在南京保卫战结束时,易江门成了军民在城内撤退和生存的“命门”。据文献记载,1937年12月12日下午,南京守备司令唐生智发布的疏散令未送达到位。守南京东、西、南的数万大军为了出城渡河撤离南京,一度集中在一江门。但驻守弋江门的中国守军36师未接到撤退命令,拒不开门,造成大量撤退的军民聚集,造成碾压践踏伤亡事故。
后来的学者在研究了南京保卫战的作战过程后,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前线战士打得酣畅淋漓,但指挥中心决策不当,军民疏散混乱,造成不必要的伤亡。13日上午,日本侵略军第16师第33联队绕道下关河,企图在中国驻军中进行拦截和围歼,并与在一江门寺庙后出城的中国军警展开激战。一江门失陷后,日军屠杀了大量来不及撤离这里的中国军民。南京保卫战结束后,南京有崇山堂、红卍社等6批慈善组织,在义江门东城根及其附近的江家院石榴园,征集并安葬了5100余具遇难者遗体。1985年8月,南京市政府在弋江门城墙脚下,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埋葬地修建了纪念碑。
南京保卫战全过程示意图
城墙上的隧道是一个地下迷宫
“南京城墙抗日战争遗迹”课题组组长朱明鄂研究员介绍,在对邕江进行实地考察时,在城墙上发现了很多当时战斗留下的弹痕和中国守军修建的黑暗城堡。与此同时,在城门内最底层,课题组还发现了一扇小铁门,打开铁门,一条隧道出现在我们面前。
南京保卫战痕迹研究组组长张参加了研究。他告诉扬子晚报,自己一个人开着手电筒,冒险进去了。“道安朝南,有许多岔路口。第一个是左手边的密封门,通过研究确定是直向城墙边缘。再往前走,一个2米高左右的铁梯爬了上来,又出现了一个岔路口,应该是通往弋江南侧坝子山的工事。往前走,漆黑的路变得很宽敞,大概1.8米高到1.7米宽,前面还有一条路。”这时,张已经在隧道里走了十几米远,整个隧道密不透风。他觉得气闷,关掉手机,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没有光线进来。为了安全起见,张也用同样的方式返回了。
该研究小组的负责人朱明·埃研究员说,由于隧道的情况不明,如果你仓促行事,可能会出现缺氧的危险,而且没有专业人员的帮助,目前还没有完全证明这一点。然而,随着研究的继续,很快就会有这个神秘的“地下迷宫”通向哪里的答案。
标题:[陇文化]挹江门"最神秘抗战遗迹":城墙中暗道不知通向何方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