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湮灭与误读
本篇文章1565字,读完约4分钟
对于喜欢中国文学的人来说,《浮生六记》是不容忽视的。在这本短文集中,沈先生讲述了他的六种不同的情况。虽然都是日常琐事,不起眼,但很真诚,一点也不忸怩,更不迂腐。看过的人总有一种心醉神迷的感觉。“闺阁记乐”,字字肺腑,一切真实,细腻动人,不标新立异。“闲情逸致”,日常生活,花草树木,冬虫夏草,美景,无不吸引人的思绪。“挫折与悲伤”,悲凉与凄凉,真的很感人,让人落泪。“郎行得快”,写风景写事,抒胸臆,感慨万千。全文文字优美,感情真挚,往往让读者爱不释手,反复吟诵。然而这么优秀的作品,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人知道,几乎全军覆没。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这位叫三白的沈先生还不能了解得更多,除了他既不是官员也不是名人,而是一个真正的布。工作之余,他喜欢诗歌、绘画和书法。他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一个地道的草根。如果不是龚升·苏阳在冷滩买了他的手稿《浮生六记》并在光绪三年(1877年)去了付梓,如果不是在20世纪被俞平伯等人发现并热情推荐,恐怕世界上没有人会知道有三个白人。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在简单的印刷条件下,在中国传统文人淡泊名利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湮灭了多少优秀的文学作品!
当然,如果要谈大规模、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字湮灭,就必须算上政治运动。
但是,认为政治运动只靠焚书坑儒、封禁来湮灭文字,可能过于片面。同样,“御玺”也是湮灭文字。这种湮灭并不是真正的肉体湮灭,而是因为人们在被帝国当局利用、歪曲、误读之后,敬而远之或者厌恶它,导致了无人问津之后的另一种湮灭方式。
孔子可能是第一个受国王钦点,排外,被批判的人。我一识字就被人说孔子的学说虚伪,封建,有害千年。所以即使长大了,也从来没有想过学习孔孟之道。这说明了少年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巨大影响,也说明了一个想法在实际感受之前就进入脑海时的固执。直到30岁,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才认真读完《论语》。我发现孔子是一个非常真实、幽默、可爱、深刻、伟大的人。他的理论在今天依然辉煌睿智,并不是以前所有的宣传都是“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但由于孔子被“帝王之用”政治化、宗教化,他就按照孔子的思想被夸大、扭曲,或者根据需要被改变、删除,成为正统、保守、封闭、顽固的孔子。对孔子的误读越来越严重。难怪马克思说:我种了龙种,谁想生出跳蚤!
鲁迅不是被政治化误解了吗?自1940年毛泽东说,“鲁迅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领袖。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最硬。他没有奴颜婢膝。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品格。在鲁迅是……在“きだよ 0”之前最正确、勇敢、坚决、忠诚、热情的民族英雄之后,勤奋、深刻、怀疑、独立的鲁迅被异化为一个“最勇敢、坚决、忠诚”的斗士,而不是真正的怀疑传统、反对世俗的鲁迅。也是在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下,新生代终于不再读他了,因为他们看不懂他晦涩阴暗的文字,不喜欢他令人震惊的性格,反感他“伟大的正确性”。2006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70周年,但他的家人却出了一本书叫《鲁迅是谁?“还原鲁迅”活动。可见,被政治化、神圣化,造成了很多人对鲁迅的“误读”和“不读”。
曾经和一个开书店的朋友聊过,聊到人们喜欢什么书,不喜欢书的高价。他说的话真的深深打动了我。他说:没关系,但是人根本不学习真的很可怕。所以我觉得,一旦被时间湮灭的文字被发现,马上就会被人们所喜爱。就像《浮生六记》一样,在俞平伯、林语堂等人的推荐下,“统治中国文学的人都不会读《浮生六记》,因为从头开始总是更容易,更何况是一件好事。但由于政治原因,被神化、扭曲、误读的文字,包括其作者,要想重新得到正确的理解,比从头开始要困难得多,因为要消除“误读”的阴影,远远超出一两代人的能力。
所以,“误读”是一种存在于世界的“湮灭”,是一种更彻底的“湮灭”。
标题:[陇文化]湮灭与误读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诗三首
下一篇:[陇文化]记忆中的天空那么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