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散文:村庄的记忆

[陇文化]散文:村庄的记忆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0-14 08:04:03 阅读:

在苏醒的清晨,当冰雪在春天融化大地时,山上布满了雾气。爷爷拿着牛拉的犁,爸爸撒种子,妈妈撒粪,奶奶撒杂草。记忆中的小麦就是这样种在地里的。爷爷种植后每天都在田里闲逛。小麦幼苗长大后,通常会和奶奶妈妈一起除草。爷爷说麦黄一夜之间就一岁了,麦穗熟了八九分钟就收割粮食不浪费。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小麦被雷雨冰雹破坏,收割小麦的日子往往很忙很紧张,一家人都在地上,把收割的小麦汗流浃背的做成十捆或者十二捆麦堆。爷爷说,好脸只有出汗才能磨平。大约半个月后,小麦被运到打谷场,剥皮,用木筷子打碎,用筛子筛选,用簸箕掸去灰尘,然后在阳光下晒干。山民的面条是水磨磨出来的,吃面条的过程和机器没有关系。

[陇文化]散文:村庄的记忆

那时候爷爷总是在农场忙的时候去离家20多里的市场买镰刀、年糕、连枷。镰刀是一种一英寸多宽一英尺长的刃形镰刀,设置在特制的手柄上。收割小麦的第一步是磨镰刀。磨石是爷爷在山里专门挑的一种白蓝石,另一种是买来的条形人造磨石,长五六寸,宽三四寸,颜色为绿色。洒了水的表面摸起来很光滑。磨镰刀不仅需要耐心和耐力,还需要一定的技巧。不懂技能的用武,不小心会把刀刃磨旧。我们家爷爷总是磨镰刀。

[陇文化]散文:村庄的记忆

爷爷磨镰刀时不时洒点水,然后在细磨刀石上用水来回搓,用拇指在刀刃上轻轻搓,觉得锋利可用时就在头上试一下。剃了他的毛,说明镰刀磨得快。一般来说,当每个人都在黎明休息的时候,明和中午,爷爷就在他家的树荫下或者院子里,一边磨着镰刀一边煮着几壶茶。爷爷要求从离地一寸左右的地方割麦子,镰刀回到地刃的时候他不爱老。当时小麦收割后用连枷打,运回打谷场。爷爷去森林里砍了山茶树和一根山人叫顺菊的树枝,用野猪皮或者牛皮砍成食指宽的连枷。

[陇文化]散文:村庄的记忆

小麦充满宝藏。爷爷说,连枷响了,庄稼人就成了三个财主,意思是小麦用连枷打了以后,麦秆就可以当做饭的燃料了,麦秆可以用来烧炕或者喂牲口,小麦也可以磨成粉。对于家里有困难的家庭,往往一见黄就割一些小麦,打个包在轮子上应急,往往先吃新的小麦粉。在我的家乡,小麦成熟的季节被称为“舒天”,这是庄稼人最期待的时间。不管他们多穷,等它成熟了,他们就不会再挨饿了。农历七月十二日是吃新面粉馒头的传统日子,家家户户都会烤新面粉馒头。那个馒头精致,俗称麦鳗。鸡蛋、清油和猪油混合在面条里。脆脆的,与众不同。它有手掌大小。它就像一只青蛙。它被做成鱼的脸。它嵌有黑胡椒籽作为眼睛,表现出一种生命的感觉。农村人的锅大,一般烧五六个锅或者七八个锅。第一壶煮好后,爷爷点燃香坐骑和黄蜡,跪拜,先供奉天神、土地神、灶神,再供奉祖先。最后,他在门外把它碾碎,洒了一些到天上。爷爷说阴阳相隔一张纸,死了一些人就没人管了。只有把一些活人交给没有后代管的饿鬼,他们才能安全进食。记得小时候7月12日最激动人心的事情就是小心翼翼的抱着黄鳝和最甜最漂亮的伙伴比。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妈妈们经常小心翼翼地做面条,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夹住黄鳝的身体,用火柴杆画出一个人脸图像,特别希望孩子们炫耀和比较。从7月12日开始,全村弥漫着新面粉的香气。

标题:[陇文化]散文:村庄的记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