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评《咬文嚼字》年度语文差错:典型性远远不够
本篇文章1050字,读完约3分钟
21日,上海《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1年全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言失误。
作为一只啄木鸟,《嚼字》是我喜欢看的杂志之一,我还特意订了一本,受益匪浅。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他们第一次有这个“公告”。但是,结合发表的内容,作者愿意“啄”它们。可惜他们公布的“十大”的典型性远远不够。除了第一个“社会影响最大的语言错误”——北京故宫的“沙子门”,第三个“媒体出现的重大知识错误”——中共党徽上的“镰刀和锤子”变成了“镰刀和斧头”,第七个“最容易念错的金属元素名称”——“铊”(ta)读作如下,比如“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就是“光复”的“福”字,只是因为“光复”在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被误写成“光复”说实话,要不是这里说话像本书,相信很多人都没注意到。是个案,所以被称为年度“最混乱的繁体字”。如果嚼字是为了普及繁体字知识,不如以“云”和“帖”为例。“古云”变成“古云”,“皇太后”变成“皇太后”,在日常生活中相当常见。就算2011年年中举个例子,也要拉到一起。
诚然,故宫的“撼字门”也是一个极其孤立的现象,但故宫在此事件前后的态度和故宫“N重”的深门把它推出了“语言错误”的范畴,上升为大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被选中并率先推出是“理所应当”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后,仍有媒体将党徽上的“镰刀锤子”变成“镰刀斧头”,实在不合理。中国矿业大学学生铊中毒事件发生在6月份,把这个本该远离公众生活的词带到了不久的将来。如果大家都读白字,外人不笑我们就尴尬了。因此,笔者对“三巨头”的选择并无异议。
“十大”大部分既不典型,也不年度。比如“最容易被误用的称谓是称呼村长为村长”,“使用计量单位时常见的错误是将‘摄氏’分为‘摄氏’和多少‘度’”,这些都是老问题。2011年他们掉牙的时候表现出了什么特别的一面?我想不通。至于“灾害事故报告中经常混淆的词有:漏/漏”,“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词错误是‘和龙’被误认为‘关’,”学生作文中容易出错的引语是‘春一年计划’,容易被误认为‘一年的季节’或‘一年的时间’”,“街边商店里用的词”列出这些类似于“容易出错”的词会比较麻烦。相信每年都会有无数的例子。这些话获得了“2011年中国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称号。应该从哪里入手?
处处留心学习。我们习惯的用法和说法可能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需要专业机构及时正确的阅读和听到。如果“嚼字”真的是第一次从事这种活动,那么可能还有第二次成为年度“榜样卡”。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砸地”,不用随便啄就能挑出“虫子”。
标题:[陇文化]评《咬文嚼字》年度语文差错:典型性远远不够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