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西游记》的漫漫“西游”路
195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片《孙武空》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灿烂文学想象的巨著,自明代问世以来,已成为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瑰宝。梳理《西游记》400多年的传播历史,有两条不同的轨迹。一个是中国周边地区的交流,基本上是跟着中国人的脚步走向海外。首先用中文原文阅读接受,然后用当地语言改写、翻译、改编;另一种是通过传教士和汉学家在中国对文本的翻译和广泛传播,最终形成了东西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所津津乐道的文学经典。
跟随中国人的脚步走向海外
根据全球图书馆数据库的搜索,截至2015年12月,仍有16种翻译语言和60个版本的《西游记》在一带一路国家流通(见图表)。
根据图示,除了俄语、阿拉伯语、罗马尼亚语、斯洛文尼亚语、希伯来语、匈牙利语、波兰语、波斯语、捷克语等9种语言是中亚和中东欧的语言外,其余7种语言均位于亚洲,部分属于中国周边国家。
《西游记》在亚洲的传播主要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伴随着中国与亚洲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甚至伴随着移民的步伐。如上图所示,有7种翻译语言,如越南语、泰语、老挝语、印尼语、马来语、哈萨克语和蒙古语。此外,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还有很多语言,如柬埔寨语、泰米尔语、乌尔都语、印地语和僧伽罗语。《西游记》最早在当地华人和能看懂中文原著的上层精英圈子里流行,后来被改编翻译成当地语言。这种传播途径在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泰国、老挝等国家最为典型。
《西游记》流传到泰国。据泰国学者黄的研究,大约从1802年开始,曼谷王朝的拉玛一世就命当时的财政大臣、著名作家赵丕烈与中国人合作,主持翻译改写《三国演义》等著作。改写法首先由泰国人口翻译成泰语,由泰国人民记录,再由昭披耶帕康加工、打磨、定稿。因为三国在当时的泰国上流社会非常流行,翻译改写中国古典小说就成了时尚,《西游记》也被翻译改写成泰文出版。在泰文翻译的基础上,该书被翻译成柬埔寨文和老挝文。
西游记的翻译版在泰国叫西游记。这些把《西游记》翻译成泰语的泰国华人,大多是来自广东、福建、江西的华人移民。有些人在泰国生活了几代人,成为在居住地传播中国文化的人际交流者。所以《西游记》在泰国的传播可能早于1802年。相关学者发现,改编自《西游记》故事的戏剧,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移民最喜爱的潮剧,在泰国、新加坡、柬埔寨、越南等国讲潮州话的华侨和华人聚居区广泛流行。1685-1688年泰国宫廷宴席期间,有潮剧的记载。
在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当地华人移民用皮影戏改编了《西游记》的故事。法国学者克劳丁·苏尔蒙(Claudine Sulmon)曾在印尼爪哇岛发现中国人表演的皮影戏,其中有李世民的《西游记》等片段。此外,在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出生的华人,除了用马来语、印尼语翻译、改写《西游记》等中国典籍外,还会对译文进行复制、刻制,并将这些本国语译本出租、运营给当地居民使用。这些书店的中国经营者中有一些是翻译、印刷和出版商,他们还把雕刻和平版印刷技术带到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19世纪,一些书店成功转型为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企业,编辑出版报刊杂志,并在报刊上连载这些中国古典文学译本。
此外,《西游记》的佛教思想背景导致其在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蒙古等佛教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比如在蒙古,《西游记》作为佛教小说流传,第一个蒙古语译本《西游记》是满语词典编纂者arana翻译的,出现在1721年。蒙古的很多读者不仅读了这部小说,还抄袭了它,用作佛教的启示。在老挝,《孙武空》于2007年出版,该书详细解释了佛教词汇,这对于信奉佛教的老挝普通人来说非常容易。在泰国,许多中国沿海移民带来了向孙吴空.献祭的传统根据黄韩坤的调查,泰国曼谷有九座供奉孙武空的寺庙。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和各大节日,善良的男女们都会去七天大圣庙磕头祭祀,邀请盛达的神韵回家贴在门上。此外,人们认为农历10月12日是大圣的圣诞节。这一天,大家会带着香花素果到大圣庙,祈求大圣赐福。
《西游记》独特的佛教文化背景,使其深入亚洲和其他佛教国家人民的心中,成为亚洲人持久的精神家园。比如在泰国,不仅历史上流行关于西游记的书籍,今天相关影视作品也普遍追捧。据天津师范大学泰国留学研究生张冲实地调查,2014年曼谷最大的书店郭继毅书店有200多种与《西游记》相关的书籍,不仅有中文版,还有英文版,还有约70部与《西游记》相关的电影。央视1986年制作的电视剧《西游记》在亚洲影响最大,在日本、韩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多次播出。2016年猴年春节期间,这部电视剧再次出现在泰国和越南的屏幕上。
将文本翻译成《带翅膀的西游记》
在一带一路传播《西游记》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在华传教士和汉学家的文本翻译,使得《西游记》在阿拉伯世界、中东欧等远离中国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
《西游记》最早的英文译本可以追溯到1895年由美国长老会派往中国的著名传教士吴板桥选译的一本名为《金角龙王大帝行地》的小册子,该小册子由上海华北捷报出版,从而开启了这部文学经典在欧美英语世界传播的历史。在东北、山东、山西传教多年的英国传教士蒂莫西·理查德(Timothy richard)于1913年将《西游记》翻译成《天道》,并首次以英文单曲向世界展示了《西游记》的故事。但在书中,唐僧成了传播宗教的圣者的化身。
据笔者2015年底的统计,《西游记》至今已有18个德语版本,其中以传教士汉学家魏礼贤的翻译最为著名;《西游记》共有64个英译本,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汉学家亚瑟·韦利(Arthur Welley)于1942年选择的《西游记》,已被不同出版社转载22次。阿瑟·韦利忠于原著,写作流畅,这使得《西游记》中的孙吴·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等人物在英语世界广为人知。
亚瑟·韦利的英语翻译在中欧和东欧等一带一路国家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西游记》的捷克语、罗马尼亚语、匈牙利语版本就是在亚瑟的英语版本的基础上翻译的。匈牙利译文由汉学家宗戈翻译。1969年第一版出版1万多册,1980年再版3000册。1977年,宗戈的《西游记》也出版了一万多册。汉学家塔都什基科夫斯基翻译的《西游记》波兰语译本,仅是中文原版的前20倍,被称为《猴子起义》,出版于1976年。后来华沙大学汉学家石壁高翻译了另外80遍,在波兰影响很大。
在阿拉伯世界,《猴子》一书于1968年在埃及出版,亚瑟·威利也将其从英文翻译成阿拉伯文,并于1998年重印。1984年,中国外文出版社和叙利亚大马士革出版社联合出版了《火焰山:西游记译本》,由汉学家福阿德·阿尤布翻译。
但美中不足的是,亚瑟·威利的翻译仍然是一个可选的翻译。直到1977年,中国学者安东尼·c·余(anthony c. yu)翻译了将近10年的《西游记》,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英国同时推出。译文注释详尽,尤其保留了原著中的大量诗句,翻译准确,权威专业,被美国汉学家魏培德教授称为精妙绝伦。哥伦比亚大学的夏志清教授称赞说,《西游记》这部伟大的中国名著最终丰富和补充了英语文学。
到目前为止,在一带一路国家的16种语言中,只有蒙古语、越南语、泰语和俄语四种语言有100种完整的《西游记》译本。特别是俄语全译本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出现,译者是著名汉学家罗加切夫。这是《西游记》第一个俄文译本,影响很大。1982年,译者合作出版了《西游记》的选译。
《西游记》经过400多年的全球传播,其精彩的艺术想象力、鲜明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故事,一直为东亚、东南亚、南亚等佛教流行地区的人们所津津乐道,也为欧美和阿拉伯世界基督教文化地区的国家和人民所广泛接受。《西游记》的故事被不断地翻译、改编、改写成各种民族语言的作品,各个国家使用各种文学体裁进行解读。时至今日,电影、电视、动画、游戏等许多现代艺术形式仍在从《西游记》中汲取营养。它启示世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唯一一种从未中断和延续至今的文化类型,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
(作者何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标题:[陇文化]《西游记》的漫漫“西游”路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