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中国石窟寺保护科技创新联盟”成立
本篇文章1231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网海海11月4日电(陈静)中国的石窟寺庙是见证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文物,石窟寺庙的保护和修复成就反映了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水平。
中国洞窟保护科技创新联盟4日成立,将加强联合国相关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共同为克服洞窟保护问题提供相应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据悉,中国石窟寺庙保护创新联盟的成立也将惠及丝绸之路沿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中国石窟研究者将以文化遗产的语言讲述一带一路的故事。
4日起,以一带一路为背景,举行复旦大学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和中国洞窟保护论坛。论坛主办方复旦大学表示,本次峰会论坛是国内学者对中国洞穴寺庙遗址保护和研究的有益探索,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洞穴寺庙保护成果的重要平台。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于江宁、云冈石窟研究院副院长卢继文、麦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所长李天明、大足石刻研究所所长李方银、乐山大佛景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周等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负责人齐聚一堂,分享我国洞穴寺庙保护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据了解,佛教寺庙因其突出的历史、艺术和科学普世价值,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印度石窟和莫高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成功说,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根,文化自信的根。他说,洞庙汉化实际上是佛教汉化的具体表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发展渊源、演变和建设过程,很有价值。复旦大学土地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杜说,洞穴寺庙是了解文化遗产价值的最佳对象,从它的出现到繁荣,从它的衰落到今天的再生。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人心最重要。他说,对人们心灵最重要的支持是文化交流,对石庙保护的研究在文化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icomoschina石窟专业委员会主任孙迎民表示,就信息数量、完整性和遗产相关性而言,洞穴寺庙的遗迹最为珍贵,涵盖了政治、哲学、思想、宗教、艺术、建筑、科技和医学等重要信息。在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窑洞占很大比例。
孙迎民指出,洞穴寺庙的保护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面临着地质灾害和环境灾害,包括旅游业带来的一些危害。洞穴寺庙的保护存在很多问题,有些是地方性的,有些是全球性的。而且地域辽阔,南北、东西有差异,面对的疾病也不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本论坛深入研究的问题。
王旭东认为,利用互联网传播敦煌艺术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手段。大足石刻研究所所长李方银表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加。他指出,应该客观评价文物受到真正安全威胁的程度:当文物的完整性受到严重影响或可能消失的文物时,最高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消除安全威胁,维护其完整性。
李方银还表示,在抢救性保护中,不可能试图保存所有的文物价值。因此,为了不丢失文物的所有信息和价值,目前有必要对一些具体任务实施抢救性保护。(结束)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中国石窟寺保护科技创新联盟”成立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