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绚丽甘肃】山丹军马场:一部皇家马场的变迁史

[陇文化]【绚丽甘肃】山丹军马场:一部皇家马场的变迁史

来源:网络转载更新时间:2020-10-11 11:32:02 阅读:

本篇文章6025字,读完约15分钟

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中段,有一片山丹大草原(又称“汉阳大草滩”),面积2192.5平方公里,横跨甘、青两省山丹、民乐、永昌、肃南、祁连、门源等县。是发展畜牧业的天然牧场,也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自西汉在山丹大马营草原设立蓁蓁园,成为历代皇家赛马场,如今已悄然退出历史舞台。山丹军事赛马场不仅是山丹军需马的故乡,更承载了一代又一代牧民的梦想,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山丹马文化,融入并渗透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

[陇文化]【绚丽甘肃】山丹军马场:一部皇家马场的变迁史

林,本刊特约撰稿人

山丹军马故里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是一部朝代更替、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兴亡史,甚至是一部战争史。在冷兵器时代,军马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发挥了非常特殊的作用,发挥了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马,最初是一种以草为食的野生动物,最初被称为“火兽”。早在黄帝时代,人们就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一个叫王海的人发现了野马,于是选了一群聪明彪悍的男孩子,从早到晚训练马匹。经过艰苦的驯化,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早的骑兵队伍诞生了。后来黄帝与蚩尤涿鹿之战,这支骑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出自《说文》:“马怒。叶舞。”在其解释中,它显示了男子气概、力量和在战争中使用的意义。军马是古代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工具之一。由于战争的迫切需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马国家。每年每个朝代都要征用军马,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主要有青藏马、蒙古马、伊犁马、大湾马、敦河马、河曲马、百丈特种马(血汗马),不仅数量多,而且标准也高。那么,古代人是如何放牧繁殖出古代每年都需要的这么大量的军马的呢?

[陇文化]【绚丽甘肃】山丹军马场:一部皇家马场的变迁史

早在西周时期,青藏高原东北部就是重点产马区,北祁连山的草原和河西走廊的黑河流域也是畜牧业发达的地区。据《穆田字传》记载,十三年(935年前),穆西征榆次之坪(今黑河流域),当地首领献好马。春秋时期,祁连山属永州,山丹大马营草原是容强的牧场,主要饲养体格矮小但重壮的青藏马,适合作战和驾战车。秦朝时,迁徙的月氏和乌孙住在牧场上,异域的沙漠马与当地的山地马自然杂交。经过自然杂交改良,形成了体型大、匀称、适合骑乘、力量和速度俱佳的新马种。汉朝时,匈奴占领,一度担任匈奴邪王的畜牧中心。从西汉开始,古代战争由大规模的用重马拉战车作战转变为快速敏捷灵活的骑兵团。山丹大马营草原的新马,不仅是骑兵所需的极品马,更是以“一日千里行”著称。元寿二年(前121年),霍去病打赢“河西之战”,把匈奴逼到了漠北。自汉武帝在山丹县大马营槽设立牧园养马以来,成为皇家马场和中原王朝重要的马匹繁育基地,为边防部队、官骑和农耕提供马匹。据《子·同治鉴》记载,北魏先人“以河西富庶的水草为牧场,畜类甚多,有马二百余万,骆驼一半,牛羊无数。”金木永和年间,梁倩张佐在大马营草原设立汉阳县,专门养马。北魏孝文帝统治时期(公元471年-公元500年),大马营草原养马十余万匹。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杨迪西征张掖,指挥阎志山,下令在大马营草滩设牧监,饲养官马。唐代广泛设置畜牧监督员。唐太宗李世民命手下张敬顺、李思雯先后掌管河西马政。养马全盛时期,养马70多万匹,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牧马管理体系。唐朝末年,高家海的“于阗使”说:“吐蕃天下之后...女人扎辫子,云珠好的容易得好马。”可见当时河西广泛养马,每年养马数十万匹。宋代这里实行茶马制度,建立了马市。“京师供养银4.2万匹、丝马7.5万匹,每年购买河西健马数万匹。”他在时,派了一千户人家来接管马马场。明代,才真旺姆堡建在大马英草原,建有城堡和官邸。据《明史》记载,嘉靖初年宦官成亮在甘肃开了一家制造局,用甘州(今张掖)盛产的羊绒为皇族制作绒棕,为大马和酥芝做出了贡献。清康熙元年(1662年),张勇驱羌奴入牧,重置顾雍营,建八村,严加看管。随后,甘肃副总指挥王金宝前往顾雍镇。康熙十年(1671年),设才真旺姆墩守边,屯兵养马。嘉庆六年(1801年),大马岭草原饲养了一万八千匹马。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改组了大马英马场,派人管理。1921年,中华民国陆军部任命于为大马英马场总监,隶属陆军部军事牧业司。后来由于战乱频繁,成为军阀马和马步芳的私人牧场。1930年,毕业于北平军事学院骑马系的叶宝山,被国民党政府特选为大马英马场主任。1936年,军政大臣何奉命在大马英建造牧场,任命蒋介石的侄子宋涛为场主任,并授予军衔。自1946年以来,马的品种得到了改进。达马因农场已经从Xi安引进了37匹日本母马,并从美国引进了一匹摩尔种马。但由于当时国民党统治的腐败,大马品种的改良收效甚微。

[陇文化]【绚丽甘肃】山丹军马场:一部皇家马场的变迁史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三军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玉门油矿和大马军马场应完整接管的电报,迅速推进,接管了大马军马场,收马近万匹。此后,山丹大马营军事牧场由兰州军区后勤部归口管理,属于军事建制。在随后的60年里,山丹军马场,三代牧民,不畏风雨,辛勤劳作,将2万匹成品马运送到全国各地,供军用和民用。同时精心培育了“山丹马”,它的驮、骑、拉都很出色,为祖国新马的培育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军事科技的应用和农业机械的普及,山丹马的需求量大大减少。2001年9月10日,山丹军马场移交中国畜牧产业(集团)总公司经营管理,实现了从军保单位向社会化企业的全面转型,从而结束了培育军马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命,悄然退出了兵家相争的历史舞台。

[陇文化]【绚丽甘肃】山丹军马场:一部皇家马场的变迁史

三代牧民的梦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山丹军马场成立,山丹大马营草原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军马繁育基地,也是我军较大的粮油肉类生产基地。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军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派人到山丹军马场调查军马的饲养情况。毛泽东委员长在听取调查后,亲自指示修建从山丹县到军马场的52公里军用公路,以方便军马的运输和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1952年,聂代理总参谋长,亲自批准在山丹军事马场修建白石崖水利工程,引水灌溉良田。中央军委先后向山丹军事马场转让了一批批美国福特轮式拖拉机和苏制汽车,并邀请了苏联和匈牙利的畜牧和农业机械专家到马场帮助解决马绦虫病和机械修理等问题,使我国的农牧业生产达到了先进的机械化水平。山丹军马场按照“农牧并举”的发展思路,每年向部队提供大量军马。1961年,马首次出口到外国。1976年,免费向唐山运送了4000匹骡马,支援震后重建。

[陇文化]【绚丽甘肃】山丹军马场:一部皇家马场的变迁史

20世纪60年代,兰州军区后勤部下达了马种改良培育计划。军马场牧民开始引进国外和本地马种进行杂交改良,经历了杂交、回交、杂交育种和自交育种四个阶段。从培育到鉴定命名,军马场经历了30年,牧民日夜奋战一万多个昼夜。其中有前国民党山丹军牧场叛逃的官兵,接管军牧场的解放军战士,解放军复员干部及其家属,改良和培育马匹的军队和地方科研单位的畜牧专家,还有从全国各地下乡的知识青年。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旨在培养新一代军马。他们心中充满了梦想和希望。他们期待着有一天,自己的军马上战场,自己争取的山丹军马马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马场。他们爱马如子,视马如命,精心饲养,严格训练,保证马匹繁育质量。军马的饲养和其他动物的饲养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艰苦努力的过程。从列养马,改良培育,到接受训练,出成品,牧民的心血和汗水不计其数,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

[陇文化]【绚丽甘肃】山丹军马场:一部皇家马场的变迁史

山丹军马场建立后的第一代牧民冯,荣获兰州军区“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在他放牧的马匹中,有一匹虚弱结痂的马,马场的“育种委员会”决定放弃养殖。但是冯不愿意,就把铺盖卷搬进了马厩,小心翼翼地给它喂了夜草,又小心翼翼地用中草药治疗这种顽疾。然而,半年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那匹倒霉的马突然抬起头尖叫起来,让马都逃掉了。连续几次,劣马表现出超越普通马的气魄和气魄,冯断定它就是古人所说的“火马驹”。后来经“育种委员会”鉴定,确实是一匹血淋淋的马的宝马,所以有幸被允许随马队出口到韩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为中国山丹军马场赢得荣誉。

[陇文化]【绚丽甘肃】山丹军马场:一部皇家马场的变迁史

曾获“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的二代牧民张明,喜欢烈马天生的野性,是驯马能手。看他骑着马,左手挥舞马鞭,右手紧握马具,套住烈马“戴笼头”;带领它跟随马空之旅,并锉掉它锋利的“巴掌”;然后套上马鞍,套上笼头,骑上去鞭马“练手”;接下来阉割马(悍马)“踩马”;最后补马鬃毛,扎马尾,钉马爪,做记号。看他戴着毡帽,穿着马靴马裤,踏着马鞍,踏着马镫,拉着缰绳,勒住缰绳,甩下马鞭,驰骋草原,矫健矫健。这样训练出来的烈马,才能真正成为一匹好的“会走路的马”,身材匀称,精力旺盛,立刻昂着头嘶叫,快速跃起空,快速飞翔,缓慢、优雅、稳健地行走。

[陇文化]【绚丽甘肃】山丹军马场:一部皇家马场的变迁史

在全国马术邀请赛中,获得“走马”表演第一名的第三代牧民王担任马术比赛教练。他训练的“飞鹰马术队”代表甘肃省参加了2000年4月在成都举行的中国西部少数民族赛马节的表演,获得了800米、1600米速度赛一、二等奖和团体一等奖。他是甘肃人,山丹王金悦也是草原歌手。他编唱《我爱马场,我爱马,马场是我的家,牧民听毛主席的话,养军马国防!”民歌在全国流行。

[陇文化]【绚丽甘肃】山丹军马场:一部皇家马场的变迁史

1984年7月,兰州军区后勤部组织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多名专家学者进行鉴定确认:“山丹军马场繁育的新马种达到了原繁育计划的要求,在国防和农业上具有较高的经济和实用价值,可作为一个品种在军队和全国推广应用”,正式命名为“山丹马”。经评审委员会评定,山丹马气质强,结构和谐匀称,体型挺拔威武,体格健壮,反应迅速灵活,速度快,耐力强,适宜粗饲,骑行、骑乘、驮运俱佳,是“中国军民两用的新型军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山丹马”项目被推荐申报,获“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编入《中国马和驴品种志》和《中国大百科农业卷》。在大马营草原几千年的养马历史上,山丹马谱写了军马辉煌的篇章,山丹军马场也从繁荣走向辉煌。

[陇文化]【绚丽甘肃】山丹军马场:一部皇家马场的变迁史

正当三代牧民欢欣鼓舞之际,中央军委为国防现代化的需要出台了“裁军百万”计划,骑兵作为一个单位被废除,山丹马成为中国战争史上最后一匹军马。马匹的服务功能已经完全被新的农业机械取代,山丹马的军需和民用实用价值也走到了尽头,在祁连山的山麓被遗忘,永远印在人们的记忆里。然后山丹军马场完成了历史使命,撤下了“军马”招牌,开始调整业务方向。

[陇文化]【绚丽甘肃】山丹军马场:一部皇家马场的变迁史

山丹马文化的摇篮

从驯养野马到人类生产、生活、战争的工具,马在人类文明进步的漫长历史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因为战争的需要,马不再是人们心目中的动物。以各地修建的“马庙”为例,马一度被人们奉为神灵。

在古代,马被用作祭祀的神灵,而它们的身体和皮肤被用来吃肉和御寒。后来,由于马的温顺、矫健、刚毅的特点,逐渐被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借助外力成为人类运输和农业耕作的工具。从此,马从祭祀和食肉动物中分离出来,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生产力。人们用爪子、嚼子、马鞍武装马匹,使得马匹的驮运、骑乘、牵拉效率比以前高出数倍。在战争连年的古代,只有马具有温顺的性情、快速的骑乘、负重和驾驶耐力的功效,这在战争中得到了自然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冷兵器时代的作战能力。“大国是千乘之国,小国是千乘之国。”因为有了几千匹马,国家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了。无数英雄驰骋沙场,威震河山,鬼神呼号,所以不是一部千军万马,血与火,灵与肉,信仰与追求的英雄史诗。于是,人和马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爱情关系,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马文化。

[陇文化]【绚丽甘肃】山丹军马场:一部皇家马场的变迁史

李周夏观司马中有“七足为马,八足为龙”的记载,故称马为“龙马”。《易经》中,干卦象征阳刚之气,故称“龙卦”。龙卦象征着蓬勃向上的精神,被称为“龙马精神”。《尚书注》有瑞应:“夫西施君临天下,龙马出河”。因此,从朝廷的政府到山野的民间,从天上的王子到布衣的平民,他们都尊敬龙神和马神,他们都被好马迷住了。相传周朝时,旺姆带着八匹马西行至昆仑,西王母移至百花潭与旺姆筵宴,问何时回来。李商隐写诗《瑶池》,把“八匹马”的速度描写到极致;徐悲鸿的《八匹马》生动地描绘了“八匹马”的精神,也使马画的艺术创作达到了顶峰。周,因养马有功,封地为赏。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孙杨的人认识千里马,叫伯乐,是楚王选好马的人。从此,千里马和伯乐的人才观一直受到赞赏。秦始皇爱追风追电的“七马”,爱它们如稀世珍宝。从今天秦始皇兵马俑的巨大规模来看,士兵的盔甲整齐,长矛锋利;马的形象是整齐的马鞍和强大的阵列。如此盛大壮观的阵容显示了感谢先生,秦始皇的士兵在那里壮大了马壮,摧毁了六国,统一了全国。从东汉守河西都督墓出土的《马踏闫飞》中可以看出,马是雄健挺拔的空,飞燕是闪电,与兵马俑相比,体现了精湛的马雕塑艺术。东晋时,司马帝得宝马,日行千里,封马为“杨威将军”。唐太宗李世民喜爱好马,群臣去打猎,马匹很多。朝廷牧监饲养的御马被称为“昭陵六马”。在唐太宗的《饮马诗》中,“顾俊饮长泾,奔洒缨。细纹喷在一起,缠在蹄子上。鞍的上侧,马影滑过。转身如天池,腾波龙长。”朝臣杨士道附和《饮马招诗》一诗,说:“早晨管住龙马,作花林之影。”李桥写《论马诗》曰:“天马自东而来,惊惧太尉。黑龙日复一日,晏子随风而去。月亮落到马鞍上,云落在盖子上。我要追随穆田字,何不假唐成功。”唐太宗至死都有马相伴,把开创皇业的六匹马雕刻成排列在陵墓前的石雕。到了宋代,中国象棋得到了完善和形成。从“车、马、枪”在象棋中的应用来看,马在古代战争史上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古代,有无数关于马的著名故事、诗歌、歌曲、象棋和书法。

[陇文化]【绚丽甘肃】山丹军马场:一部皇家马场的变迁史

而真正把马文化推向巅峰的汉武帝,从此成为中国马文化延续和发展的摇篮之一。汉武帝是个勇士,爱马。因为国防需要,他梦想着“天马”。他在西域遍搜良马,最后弄了一辆“血色宝马”,然后把良马的标准定为“天马”。又作《歌》:“来,龙之媒,游和,关羽台。”汉武帝得了好马,建立了强大的骑兵,踏足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实现了他的夙愿。霍去病死后,汉武帝修建了祁连山形状的陵墓,辅之以“马踏匈奴”石刻,为无数英雄将士立下了历史丰碑。霍去病“匈奴何必为家”的豪言壮语“人死在战场上,与马同葬”是中华民族“龙马精神”的具体体现。

[陇文化]【绚丽甘肃】山丹军马场:一部皇家马场的变迁史

山丹军事赛马场成为皇家赛马场后,在中国战争史上出道,进入中兴之路。“大街小巷都是马,楼里都是人群”,使得before/きだよ马的养殖规模发展到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的赛马场牧民,为祖国培育良马付出了全部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他们千里迢迢来到戴岳,繁育了大量的屯马,引进了优秀的西洋马,改良繁育了中国特有的山丹马。山丹马刚健昂扬的性格形成了威武不屈的马文化,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灵魂,融入了中华儿女的勤劳、拼搏、乐观精神,成为中华马文化升华和中华民族“天马精神”的真实写照。

[陇文化]【绚丽甘肃】山丹军马场:一部皇家马场的变迁史

(本版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进入倒计时。届时,将有大量中外嘉宾前往敦煌参加文化展和观光。为此,兰州铁路局进一步优化运力安排,推出9辆品牌列车,帮助举办敦煌文化国际博览会。

标题:[陇文化]【绚丽甘肃】山丹军马场:一部皇家马场的变迁史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