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鲁迅原配夫人朱安:我也是鲁迅的遗物(图)
本篇文章1807字,读完约5分钟
鲁迅原配妻子朱安(数据图)
作为鲁迅父母一生的妻子,一个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朱安留下的话不多,但每一句都震撼人心,耐人寻味。《鲁迅原妻朱安传》追溯了朱安69年的人生轨迹,再现了一个老妇人苦闷的声音,也能感受到朱安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老姑娘的婚姻
周与朱的婚约大致是在鲁迅研究南京的第二年。周作人生于1885年,比鲁迅小4岁。当时他在三个映着月亮的水池里学习。在日记中,他留下了这一时期两家密切交往的痕迹。
事情应该从1898年左右开始,当时鲁迅的母亲与朱的富裕家庭有着不寻常的关系。当时两个房子隔着一个弧形墙,打电话很方便。鲁瑞失去丈夫后不久,她的小儿子春寿就去世了,她的情绪很低落。这期间谦虚的主妇经常约她去剧院打麻将,给了她很多安慰。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鲁瑞看中了安,那个为了儿子从丁家进朱家台门的女孩。1899年,朱安20多岁,错过了最好的年龄。朱和他的妻子不想让他们的女儿受委屈,所以他们宁愿把他们唯一的女儿嫁给周在东昌坊口的家。虽然周家破人亡,但无论如何都是原配妻子。况且朱家和周家也是亲家,婚姻也算是亲如一家。
自从周和朱于1899年订婚后,这段婚姻一直拖拖拉拉。1903年夏天,鲁迅也回国探亲,但婚礼没有举行。绍兴一直有只收养26个女儿的规矩。1906年,朱安28岁。
1906年农历六月初六,鲁迅和朱安在周嘉新台门厅举行了婚礼。从1899年和周师傅订婚到婚礼,朱安等了7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她一定是隐约听说周老爷家对这桩婚事不满意,但既然和周老爷家订了婚,就要死在周老爷家,没有出路。
1912年初,鲁迅离开了失望的家乡和家人。2月离开绍兴前往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5月初随徐寿堂北上成为北京教育部。从此,朱安一个人生活了七年。
全家搬到了北京
鲁迅到北京后,住在宣武门南半胡同绍兴会馆。
1919年,朱安的生活面临着巨大的变化。周家台门卖了,鲁迅在北京八道湾买了房子,准备带家人一起住。对于朱安来说,她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从现在开始,她要离开家乡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和她家人去哪里没什么区别。但是,她不能不跟她走,不能放弃她在周家的地位,虽然是极其难过的。
作为鲁迅的家人,朱安来到北京,在北京八道湾开始了她的生活。鲁迅的初衷是希望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兄弟永不分离。鲁迅和周作人都是当时新文坛的风云人物,感情深厚。可惜好景不长,兄弟俩不肯分手,没有回旋的余地。鲁迅决定搬出八道湾。
从1919年开始,鲁迅搬了三次家,朱安搬了一次又一次。1924年5月25日上午,鲁迅、他的母亲和朱安搬到西三条胡同21号的住处,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哥哥分手的时候鲁迅和朱安搬出去了,让她又看到了希望,以为他终于改变主意了。
落地蜗牛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朱安发现大先生的表情发生了一些变化。中秋节,大先生和女同学一起喝酒,在朦胧的醉态中拍打女同学的头;又是一天晚上,大先生在家里给许广平理发。她第一次发现,一向冷淡的达先生,也有温柔的一面。
可以想象,在北京,朱安身边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向她吐露心声。后来许广平怀孕了,因为婆婆明显不同意她,因为她的孩子。有一次鲁迅从上海发来一张照片,讲的是和徐光平同居的消息。虽然早就预料到了,但朱安还是很难过。
邻居问她以后怎么办,她心里突然触动了,看起来挺激动的:我和达先生以前都不好,我要好好伺候他。一切都会跟着他,以后一直都好。她又打了个比方:我就像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虽然我爬得很慢,但总有一天我会爬到墙顶。但现在我别无选择。我没有力气爬。我对他再好也没用。她说这些话的时候看起来很沮丧。她接着说:“看来我得为太后(太夫人)效劳一辈子了。万一娘娘回到西天,从老人的态度来看,他将掌管我未来的生活。”
自从母亲去世后,朱安一直生活贫困。于是,她听了周作人的建议,决定卖掉鲁迅的书。1944年8月25日,《新中国日报》刊登了这条消息。许广平非常担心,立即给久未音讯的朱安写了一封信,要求停止。信中指出:希望你永远不要卖书,我会尽力照顾你,请相信我的诚意。得知鲁迅的书可能会被卖掉,上海文化进步人士很焦虑。不仅徐光平,内山也上书制止。同年10月,建议汤涛和刘哲民去北京解释并劝阻。
在来访者面前,朱安非常激动。她对客人说:你们总说鲁迅的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要救我!在艰难的岁月里,即使作为鲁迅的遗物,她也早已被世人遗忘。千辛万苦让她哭成这样。
标题:[陇文化]鲁迅原配夫人朱安:我也是鲁迅的遗物(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