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看山川旧貌换新颜 昌河坝绝塞变通途
本篇文章1585字,读完约4分钟
当我看到这个村庄,这个地势略开阔的山谷时,我的心情有点混乱,就像清晨四川峡谷中游荡的薄雾。走进这个名叫长河坝的村庄,我对古老的名气和现状感到失望。只是一个十五口之家,六十五口之家的村子。
长河坝村是一个小村庄,毗邻我县最西部的西河县、康县和武都县。这个村子叫坝子,不过是两条河流冲积形成的平谷。村的右边是一条左右转弯的柳巷河,村的左边是从西边流下来的西汉水和武都。这条河在长河坝,把成县和康县一分为二。它是河对面的邻居。六里河安静而清澈,就像一个根深蒂固的女人。她静静的过了山,经历了世间日月变迁的诸多沧桑。但是西汉的水,和西汉的历史一样,让人感觉厚重而深邃。他一路咆哮着,摇晃着峡谷。
十五个家庭的村庄已经在这里住了许多世纪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祖先来自哪里。每一代人都坚守在荒原上,顽强而执着地生活。
因为交通不断,深山沟,密林,悬崖峭壁,浩浩荡荡的水,这里一直是土匪草贼世代定居的地方。四县相邻,管理上的漏洞成了这些害老百姓的土匪得以逃脱生存的客观因素。这里很早就有一个古代市场。每天都有大量的优质木材顺流而下,上岸散落在这里。还有邻近的村民搬运蔬菜、烟叶,赶驴赶马,进行自然农业贸易。这里曾经很繁华,但是几年前因为外面的山路打通了,人们忘记了县城唯一的村集市,对当地的社会进程帮助很大。
长河坝,我向往已久。我的一个堂兄弟来自邻近的村庄。他每年春节都会来我们家拜年,聊起长河坝市场上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木头有多大,木板有多好,刀有多锋利,器皿有多锋利,打斗场面有多激烈...我很着迷。当然,当年我还是个孩子。
也是全县烧炭最集中的地方。那些年,父亲每年冬天都要走60英里的山路,背一些木炭到这里,给我们上学取暖、过年增添了一些帮助和欢乐。那天,父亲起得很早,凌晨三四点出发,晚上十一点或十二点回来。我和姐姐从早盼到晚,然后围着背的木炭很开心。那时候我只知道父亲为了拿回这些东西走了很长一段路,而我根本不在乎他走了多远。
今天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长河坝,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让我震惊,周围挤满了无数的山脉,山脚下的河水飘渺如带。幸运的是,一条新建的公路就像万山的梯子,让我们不经意间来到了这个传说中的地方。仔细回想起来,父亲不仅勤奋,而且勇敢,这是对生存的身体挑战。今天,我这辈子都不会有那种经历了。
这条大道把几千年来落后、愚昧、贫穷的村庄引向了财富之门。这里的人有福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勤政爱民的政府花了几千万的资金,雇佣了几千人。经过数百天的努力,四县边境地区的村民已经联系在一起。看着道路建设的辉煌成就,不得不佩服人类对自然的卓有成效的征服。有多少无辜的人为了生存而失去了生命,有多少普通人从来没有能够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里有六十五个人,只有当了二十年村长的王戎是个高中生。经济上的贫困和文化上的滞后,使得这个村庄在两河的咆哮和周围山区老虎、野猪、山羊和熊的骚扰中艰难生存,在与天空的战斗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困惑和欲望。
站在前年竣工的常思大桥上,桥下清澈的小溪缓缓流过,汇入湍急的河水,让我想起了一个“泾渭分明”的词,仿佛和古代历史、现代社会一样清晰。今天,这里世世代代依赖天气的人们的生存权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很久以前,海峡两岸的村民花了很大的力气结婚和做生意。他们看着河对岸,不允许他们来来去去。真可惜!有些人在别处定居了,却因为种种原因悄悄回到了这个偏僻的村庄。他们心里放不下村子!
今天,这一切注定要结束。路开了,电开了,车来了,学校有了,财富肯定滚滚而来。这是全村人一生的期待。
农场的食物仍然是甜的。在正在修建的街道上,老人安详地开着一家百货商店,几只小狗在窝棚里看着我们的陌生人。人们仍然悠闲地做着他们的工作。这是世外桃源最后的高地。在河边,我脱下鞋袜,站在水中,感应着西汉河和柳巷河几千年的温度,因为他们见证了一个村庄的生存之旅。
标题:[陇文化]看山川旧貌换新颜 昌河坝绝塞变通途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同桌的你
下一篇:[陇文化]栉风沐雨昌河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