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85岁老药工成千年技艺禹州中药炮制唯一传人
本篇文章738字,读完约2分钟
“以前漳州有名的老药学一共4个,现在只剩下我了。”炮制是中药制药的核心和关键环节。然而,85岁的制药工人朱青山在谈到禹州千年中药加工技术的现状时,感到担忧。
朱青山1931年出生于禹州诸葛镇一个中医世家。13岁那年,他去了袁凤祥,一个老式的药棚,当学徒。在中医领域,朱青山练就了一门绝活:用眼睛看它的颜色,用嘴尝它的味道,用鼻子闻它的香味。他能说出这些药材经过加工后的来历、颜色和功效。过了很久,朱青山甚至可以根据药材的声音判断干湿程度,只需简单地踢踢装满药物的麻袋,就不会伤害他。
禹州加工中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1911年柏林“国际医药博览会”上,禹州的“九蒸九晒地黄”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不幸的是,这种独特的技能在1956年左右逐渐丧失。“药物不经过禹州就不香,不知道怎么治也不行”,所以不想让中药加工技术埋没。从1997年开始,朱青山开始学习和恢复“九蒸九晒”的技巧。经过10年的反复试验,2007年,朱青山终于成功恢复了地黄蒸干的老方法。传统的传承不仅在于修复,还在于创新。朱青山还在制药行业创造了一种更复杂的加工方法。他加工的地黄可谓“黑如漆,淡如油,甜如糖”,真正符合古籍记载的熟地标准。
现在,朱青山在他的家乡诸葛镇成立了一家制药厂,专门从事中药的加工和研究。朱青山加工的熟地黄、黄精等中药产品,代表了禹州最高水平的加工技艺。2009年,朱青山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禹州中药炮制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可惜我这一代人不能失去这种加工技能,带它去九泉之下。不在社会上传承,就白活了。”朱青山想把处理技巧传给更多人。朱青山说,只有根据古代专心研究加工,才能真正弘扬中医文化;只有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才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价值。据新华社报道
标题:[陇文化]85岁老药工成千年技艺禹州中药炮制唯一传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