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八旬老人收藏400台老收音机 捐给博物馆永久收藏
本篇文章1014字,读完约3分钟
林子健介绍了晶体管收音机的功能记者陈伟社
铁路工人林子健在20世纪60年代买了他的第一台收音机,从那以后,他就迷上了晶体管收音机。昨天,在妻子和儿子的陪同下,他去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红楼),捐赠了他收藏的所有400台旧收音机。
83岁的林子健退休前是江岸站的一名扳道工。他告诉《长江日报》,1963年结婚的时候,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1966年,他花了40多块钱买了最时尚的红光台式晶体管收音机。“我月薪63元的时候,这台收音机花了三分之二,但我觉得值。我每天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听收音机,我最喜欢的是新闻节目。
“收音机是他的宝贝,”他的妻子李有英笑着说。"除了他之外,任何人都不准碰那台收音机。"
林子健说收音机在当时是一件稀罕物,他认为它非常珍贵。听了十几年的老“红灯牌”,期间修了很多次。林子健最初不了解晶体管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收音机坏了之后,他特别心疼。他自己读书学习,买了各种元器件,甚至多次修收音机。
20世纪80年代,市场上出现了可以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收音机,使用直流电的旧“红灯卡”被淘汰,但林子健不愿意扔掉,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好。
林子健起初并不打算收集更多的收音机。后来他的亲戚朋友得知他会修收音机,纷纷来找他。他也愿意帮忙,但从来不收钱,这只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一些亲戚朋友也把多余的旧收音机送给了林子健,他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清理干净,放在家里欣赏。
2005年,林子健在收音机上听到一个关于电器维修的节目,立即打电话给主持人,表示愿意免费为观众维修收音机。武汉三镇的许多听众发现了林子健的收音机,有些人想把他当成老师来崇拜。
“看到那么多人喜欢旧收音机,我就开始去跳蚤市场买东西,十几年淘了400多台,大部分修好了还能听收音机。现在老了,想把这些收音机捐出来,让更多的人享受。”林子健说。
据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不同年代的收音机,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地都有生产,包括“长江”、“黄鹤楼”、“东湖”等武汉六大品牌。台式收音机和便携式收音机都有,其中能夹在自行车水龙头上的收音机很少。它不仅可以听收音机,还具有照明和扬声器等功能。
“这些旧收音机已经停产很久了,已经退出了现实生活。但从博物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轻工业发展的轨迹,见证了普通民众社会生活的变化。”负责人说。
据报道,博物馆将在适当的时候举办一次特别的无线电展览,并永久收集这些收藏品。(黄征记者李媛莉)
标题:[陇文化]八旬老人收藏400台老收音机 捐给博物馆永久收藏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