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何建明委员:好的文学作品“是靠脚走出来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秘书处书记、副主席何建明是客人。(人民网吴摄)
2016年3月8日
今年我提出了两个建议,一个是关于“文学和文化如何在公共外交中发挥作用”;另一个是关于“加强对‘非虚构’作品真实性的控制”。
先说第一个方案。我相信,作为大国,中国的外交在国际上备受瞩目,国家之间很难通过一些普通的外交事务实现相互沟通;但是通过文化和文学交流是很方便的。因为人与国家之间存在情感问题,文学很容易打通这种关系。比如我们对俄罗斯的感情,其实来源于我们对俄罗斯文学的理解。我觉得文学产生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情渗透到我们的血液和思想深处尤为重要。同样,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来自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力量也可以在外交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因此,我建议我国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下面详细说说第二个方案。这一建议是基于当前文学存在的问题,着眼于近年来中国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非虚构”。事实上,“非虚构”在中国并不是新鲜事物,它是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如夏衍20世纪30年代的《黑奴吁天录》和魏巍20世纪50年代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都是优秀的作品。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新闻也有同样的要求,要经过严格审核才能出版。然而,近年来,西方文学界为了避免审查,有人引入了“非虚构”的概念。因此,必须通过立法加强对“非虚构”文学作品真实性的审查。“非虚构”必须客观真实。有人认为主观“真实”或主观“非虚构”就够了,这是错误的。在我看来,除了文学手法,一切都必须客观。
我们强调作家要深入生活,对于纪实作家和报告文学作家,以及“非虚构”作家来说,前线的个人经历和感受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写《铁路工人》,法国著名作家左拉在拉煤的火车上度过了15天;《人间喜剧》的作者巴尔扎克为了形象地刻画作品中的人物,经历了漫长的人生。李白杜甫写了那么多奇葩,都是用脚踩出来的。他们对生活的感受造就了他们的经典作品。我觉得现在的作家在知识和技巧上没有问题,只是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不够。作家必须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深入他们的生活,特别是他们的情感生活。尽可能把我们的心和身体拴在地上,就有可能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客人简介:
何建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秘书处秘书、副主席。
“两会微日记”系列:
陈泽生《两会微日记》:写于我加入CPPCC的第15年
张泽群的“两会微日记”:综艺不能只“跑”,还要引领
标题:[陇文化]何建明委员:好的文学作品“是靠脚走出来的”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