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扶贫先扶智 文化惠民生
“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广大人民群众更有收获。”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了2015年公共文化事业取得的成就。
“我对‘收获感’这个词很满意。”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文化厅厅长李惠坦率地说,总理的报告实事求是地反映了一年来文化改革和发展的成就。“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2015年GDP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在这一成就中,文化的贡献不容忽视。”
“多年来,各级政府都把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责,不断投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成效显著,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中心相继建立,为城市增添了活力和智慧;在基层,各地逐步建立了乡镇文化站。”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以河南为例做了介绍。全省有18000多个文化站。近年来,村级文化大院和文化活动室也得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已得到初步保障,但目前的缺点是发展不平衡,县、村、市、村之间的公共文化资源分布仍不平衡。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公共文化资源应面向城乡基层。在李惠看来,这正是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需要关注的。在一些大城市,公共文化资源基本上可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但越到基层越稀缺,给人民的精神生活带来了“匮乏”感,人民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收获”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文联主席许秦颂也有类似的想法。“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经济小康,还要实现文化小康。目前,大城市聚集了大量的文化人才,而基层人才非常匮乏,基层文化市场发展薄弱。”许对说道。
各级政府要在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留住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更好地为老、小、边、穷地区的群众服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何水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文艺工作者对此负有重大责任。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和参与更多的文化艺术下的基层活动,给群众送去优秀的精神文化食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五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扶贫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都下达了军令,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说,要实现人民精神生活的小康,必须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弥补扶贫的“短板”,优先支持智力,加强实施,创新文化扶贫工作中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为了参加今年的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所馆员尼玛泽仁准备了一份题为《关于深化公共文化精准扶贫的建议》的提案。尼玛泽仁表示,目前,由于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点低、基础差、负债多,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水平不高,在设施建设、管理运营、人才队伍、服务效率等方面与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尼玛泽仁以“补短板”为重点,建议鼓励贫困地区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发展表演艺术、文化旅游、艺术品等文化产业,拓宽贫困地区文化富民的有效途径。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看来,“文化扶贫”不仅需要“送文化”,更需要“种文化”;不仅要“输血”,还要“造血”。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织文化扶贫志愿者,培训当地文化工作者等措施,使文化的种子在贫困地区生根发芽。只有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素质和观念,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精准扶贫’也应该是‘精品扶贫’。要利用各种优秀的文艺作品满足贫困地区的文化需求,才能发挥更强的引领作用。”吴为山说。
“现在基层不仅缺乏文化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文化人才的培养。没有文化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得好,也是一种展示。”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上甘岭林业局工作人员高永建议,重要的是要“倾斜智力”,将公共文化资源引导到城乡基层,不仅要依靠外部世界“扶贫”,还要依靠自身努力“脱贫”。
“要建立文化人才培养机制,投入有限的资金培养基层文化人才。”高永建议,一是落实农村文化人才培养机制,让每个村庄都有文化人才,通过文化人才引领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二是建立向基层倾斜的支持机制,将县、市、省乃至全国的文化培训资源向农村倾斜;三是设立农民文化奖,政府要奖励那些真正为创建大众文化品牌做出贡献的农村文化人才,以及那些大大改善了乡村或街道社区文化环境的人;四是搭建各种展示农民风采的文化艺术平台,如文艺表演、合唱比赛、民间艺术评选、秧歌比赛等,让农民在参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标题:[陇文化]扶贫先扶智 文化惠民生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