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中国东晋时期已掌握兔唇修补术 比欧洲早一千年
兔唇,顾名思义就是像中间有一条缝的兔唇,也叫兔唇缺,缺唇,俗称三裂嘴。兔唇是一种先天性畸形,不仅影响外貌,给以后的生长带来心理障碍,而且在哺乳期间造成营养不良和各种营养障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兔唇的孩子要及时修复。
一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唇裂修复术是欧洲新医学院的创始人、法国著名医生亨博尔特·巴雷(1510-1590)创造的“8”式缝合。其实我国早在公元4-5世纪就掌握了兔唇修复术,至少比欧洲兔唇修复术早一千年。
据《晋书·魏永之传》八十五卷记载:“魏永之生于唇虚,十八岁...医生说:他可以切,可以补,但是一百天一定要吃粥,一定不能笑……”当时魏永志在吏部尚书尹仲堪门下被医生修理,手术后不治身亡。这个记载是历史记载中最早的兔唇修复记载。
到了唐代,中医外科出现了专职整形医生,兔唇修复更为常见。《唐府新本草》和《南宋小儿卫生学通论方》记载了唇虚的修复。
明代详细论述了兔唇修复的方法和步骤。明代医家王肯堂在《择药治疗准则》(1608年)卷六“舌、唇、喉、齿伤”一文下记载:“唇、耳不足,先施麻药,但可用剪刀剪去部分皮肤,即以丝线缝之...涂上鸡油,再涂上金毛和狗背毛,再涂上封药,第二天用茶水轻洗...
清代名医顾世成(1760)所写的兔唇修复记则更为具体:“修复缺失的嘴唇,先在缺失的嘴唇上涂上麻药,用尖刀捅入缺失嘴唇的皮肤,即用绣花针钉在两侧皮肤上,再服生血之药。三五天内不要哭也不要笑,每天怕抓几只猫吃粥,肌肉也很饱满。”
显然,明清时期中医对兔唇的修复已经达到了现代外科整形的水平。
本版配合李素玲
——西部商报12月29日(李阳)经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主任会议于2015年12月15日批准,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明确了2016年立法规划,其中纳入了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
标题:[陇文化]中国东晋时期已掌握兔唇修补术 比欧洲早一千年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