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齐宣王自称好色不愿理会孟子仁政 反被辩驳
正文/刘丽萍
先秦诸子百家,为了建立自己的理论和学说,不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还与其他学派发生了争执和摩擦。这个时候,辩论的艺术就很重要了。如果他不能辩论,他就不能在学术上立足。即使是天生口吃的韩非子,也不能口辩,但字里行间要表现出他伟大的逻辑。其他墨家、纵横学者、名家、道家都一样,尤其是以“好辩”著称的儒家孟子。
有人问孟子,孟老师,你怎么这么好辩?孟子曰:“你以为我喜欢辩论?不是因为现在的人理论素养低,听不懂我的话。我必须和他们争论。”诚然,孟子很好辩。《孟子》的精彩篇章,篇幅不是很长,往往是辩论的部分,与王公、与卿大夫、与各路学者、甚至与庶人争论。孟子的观点是通过这一次又一次的争论确立的。
但是,虽然辩论的目的是为了否定对方,肯定自己,但是辩论双方之间有一个交集:一定有双方都认同的一些观点和道德标准。只有这样,辩论才能进行,否则像鸭子一样说话是没有意义的。孟子善于利用这一点,先设定背景,引导对方走向共同点,最后在共同点背景板上展示对方的荒谬。
例如,在梁的《孟子》中,孟子试图说服梁与人民同乐,不要放荡。所以他一见到梁,就突然说:“陛下,听说您很喜欢音乐?梁一听,脸红了,说:“我不能先享受王者的快感,我可以享受人间的音乐。”其实喜欢流行音乐,不喜欢古典音乐。孟子问他,他就留了下来。孟子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其实是提前设定了理论标准:古典音乐是高高在上的娱乐,而流行音乐是黑幕。这说明战国贵族在艺术上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崇尚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可以培养高尚的情操,而流行音乐则让人羞于提及。
孟子设定的这个理论标准一下子让梁难堪,然后一步步变得更加被动。最后,他不得不承认孟子提出了“与民同乐”。
再比如孟子会见齐宣王,讨论治国之道。孟子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向对方宣扬儒家的“仁”。齐宣王只是没有把它上架。他总是说:“我有病,我勇敢”,“我有病,我好色”,“我有病,我好。”反正就是绕过儒家的道德标准,不与孟子有交集。
孟子看到了这一举动,齐宣王说他“勇敢”,孟子说国王有多勇敢并不重要。只要能摆脱“一人之怒”,就要有无私的愤怒,“一人之怒,天下之民”;至于“好色”,孟子说不是问题。只要学习周朝先人,在娶妻和家庭和睦的同时,也能让天下男女皆得配偶。“内无怨恨,外无丈夫”,大家都开心;还有“好货”。只要每个人都能吃饱穿暖,都有固定资产。世界上的商品不是给自己的。“与民同在,何为王?”没错,齐宣王无路可退。
齐宣王的三坏习惯被孟子引申为美德,这也表明当时社会仍然有共同的道德标准:崇尚愤怒和正义感,社会成员在财产和满足家庭需求方面应该有平衡的关怀。有了这个交集,孟子就有可能用它作为引导齐宣王的渠道,从而推广自己的理论。
——西部商报12月29日(李阳)经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主任会议于2015年12月15日批准,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明确了2016年立法规划,其中纳入了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
标题:[陇文化]齐宣王自称好色不愿理会孟子仁政 反被辩驳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