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中国第一个农村万元户:不怕有人说我搞资本主义
本篇文章1345字,读完约3分钟
“万元户”曾经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性词汇,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1979年2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通讯《努力过富裕生活》,报道了中国第一个万元农村家庭黄新文的事迹和经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轰动,使“万元家庭”这个新词闻名全国。
我经历过这种典型的发现和报道。1978年冬,我和中山县委员会办公室调查研究室的王树平对黄新文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黄新文愉快地接待了我们,带我们参观了他家经营的生产队桑吉和鱼塘,自建的养猪场、养鸡场、自留地,屋前屋后种植的米兹兰种苗,屋内种植的荔枝、龙眼、柑橘、木瓜、蘑菇。
边走边聊,问了问,算了算详细账目,基本摸清了家庭背景。1978年,黄新文八口之家的总收入达到10504元,扣除生产成本后,净收入为2873元。
全家人不仅挣了很多劳动,而且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除了大量的农副产品如蚕茧、池鱼、甘蔗、粮食、猪等。与成员一起创造,他们的绝大多数家庭副业也卖给国家。
随着收入的增加,黄新文建起了三栋砖房,总面积超过110平方米,结束了世代居住在茅草屋的局面。除此之外,他还有几千的积蓄,打算买一台电视机来享受城市人的生活。
公社鼓励劳动致富
在调查了解的过程中,我们也向黄新文提出了有人对他一万元收入有所怀疑的观点。他爽快地回答说:“自己一万块钱的收入,靠的就是努力,努力,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以品牌价格卖给国家的。收入来源合理合法,不怕人家说资本主义闲话。”他还说:“上半年参加了佛山(当时中山县归佛山管辖)畜牧业生产第一代会议,受到大会表彰奖励。近日,公社党委、县委派干部调查总结经验。在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我会更加大胆地发展家庭副业,争取明年有更多的收入。”
当时的公社党委书记简庆华鼓励他说,一万元的家庭都是辛苦挣来的,合理合法。他还提出,公社党委计划给每一个收入超过一万元的农民发一只大烧猪,以鼓励劳动致富。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资料,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推敲,写了一份调查报告《万元户靠努力致富——黄信文》,发表在县委办公室编辑的内部刊物《调查研究》上,提交县委、县革委会和有关部门领导参考。
带一批万元户
1979年2月中旬,中山县委为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召开了县级干部和农业先进集体(个人)特别代表大会。安排黄新文做了一个题为《坚持劳动致富,全家总收入过万》的演讲(这个演讲是我写的),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好评如潮。黄新文被县委树立为劳动致富的榜样,被大会奖励。
会后,新华社对黄新文在中山的家进行了专访。随后,1979年2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江撰写的题为《艰苦奋斗,过上富裕生活》的报道,成为改革开放第一年全国权威媒体报道的第一个农村家庭,吸引了全国各大报刊杂志转载采访报道。
不久《人民日报》发表《拥有黄新文这样一万多户是好是坏?,引导广大农民沿着正确的方向实现劳动致富。
创造了一个黄新文,带来了一大批万户。黄新文一个人所在的大队,1979年,家庭收入达到1万元左右的有30户,全公社100多户。公社发了20多只大烧猪来祝贺他们。与此同时,黄新文1979年的收入有了新的发展,光是猪的数量就增加到了70头以上,全家净收入超过了1万元。
(本文作者凌志昆是中山县委办公室调查研究科副科长)
标题:[陇文化]中国第一个农村万元户:不怕有人说我搞资本主义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