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文学作品:乡里的草

[陇文化]文学作品:乡里的草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0-14 02:24:01 阅读:

本篇文章1423字,读完约4分钟

村子里的草和城市里的不同。城里的草是给人看的,是很值钱的东西。有人侍候它,有人守护它,上面有各种标志。招牌上,一个黑色背景的白色大字突然进入眼帘:严禁踩踏,违者罚款xx元。你就知道城市越富裕,草越多,越贵。

村里的草是最底层的东西。不仅任何人都可以践踏它,连猪、狗、牛、羊都可以在它头上拉屎撒尿。当一个词接触到“草”的边缘时,它的价值就突然降到了尽头。说谁没有能力就是“草包”,说一个人没有身份就是“蚂蚱”,大大咧咧就是“草率”,一文不值就是“草芥”。就算是英雄,也只能是“蚂蚱”,除非出身名门。旧社会,一个人被逼得没有活路,即使头上贴个稻草标签,也会廉价出卖自己。

[陇文化]文学作品:乡里的草

低贱的归低贱的,但村里的日子,一时半会儿离不开草。在厨房里烧,填在炕洞里,戴在头上,戴在脚下,铺在炕上……何况大小牛的肚子基本都是草撑着的。人有小病小伤,也有和草药打过交道。墙有一个小裂缝和一个小洞,所以他们可以用草泥板凑合着用。就是把草烧成灰,铺在地上给田地施肥。

要看的草优越,要用的草不值一提,可以用经济学中“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来解释。其实不仅仅是乡下人,四五十岁的城里人大概都有过用草充饥的经历,都知道一棵很不起眼的草可以挽救一条宝贵的生命。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今天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不都是从草进化而来的吗?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这话没错。他们不敢走,不敢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就像庄稼人骂的那样,“吃饱了就踹锅,醒了就摔炕”。遗憾的是,人们最常犯的毛病就是“伤疤忘了疼”。一吃饱肚子就开始浪费山,水,食物。至于草,连浪费的资格都没有。

30年前站岗的时候,从一个县跑到另一个县,从一个村转到另一个村。我看到,村里的草越来越少,被称为“大寨田”。即使路边的悬崖长得有点稀疏,也不是喂牛就是烧炕。环顾四周,铜山全是灰色和黄色。秋收之后,大地赤裸着躺在空昏暗的天空下,像一个被剥皮的僵尸,丑陋而可怕。“野火从未完全吞噬它们,它们在春风中又长高了”,唐诗中的草,生命力是如此顽强。然而,人们可以拔出野火中的东西,但不会完全被它们的根吃掉。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无望的。孔子曾说“暴政比老虎凶猛”。如果看到当时的情况,大概会感叹“人祸大于天灾”。

[陇文化]文学作品:乡里的草

就这样,村里的草一天一天的萎缩退缩,就像小时候渗出水的绿叶,慢慢的变成了遥远的记忆。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年,新歌《反弹琵琶》随着春风和春雨变绿,大面积的草开始发芽。20多年后,从“种草种树”到“退耕还林还草”,村里的草终于名正言顺地分配到了自己的土地上,和全谷一起在蓝天白云下自由生长。

据说河西的饲草已经成了产业,陇东的麦秸价格高很多。一代又一代的农民第一次尝到了青草的甜头。令人高兴的是,艺术家们也把目光从辉煌的花朵转向了毫无吸引力的草地。“春风把我吹绿了,阳光照耀着我,河流和山脉滋养着我,大地和母亲紧紧地拥抱着我。”一首简单的歌《草》,很多人唱了很多年。

村里的草变贵了,村里的日子也开始变了。喝水,走路,看书,看病...庄稼几十年心里有疙瘩,正在一个一个解决。宰相亲自给民工发工资,政府出钱种粮,支付几千年的“皇粮”。农民、农村和农业从未像今天这样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文件、会议和媒体中...当整个社会都关注农村的时候,贫穷的阴影就会慢慢在阳光下消散。虽然村里的草没有城里的贵,但是乡下的人没有城里的好。

[陇文化]文学作品:乡里的草

初秋的一天,站在城市广场的草坪前,看着油彩般浓郁的绿色,我想了很多。这个杂感是我随便写的,叫“草”。

标题:[陇文化]文学作品:乡里的草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